第二十章 大楚风华!-《魔临》
            
            
            
                
    第(2/3)页
    “崔都使,劳您巡营了。”
    “这您放心,现如今好歹是我军声势壮于燕军,倒不至于有溃兵什么的。”
    “哈哈,这就好。”
    徐太守继续看着书。
    崔都使走到帐篷口,停下脚步,回头问道:
    “大人,您觉得这本书写得如何?”
    “细品下来,字字珠玑,回味无穷。”
    “陛下曾问过定亲王爷,这本书写得如何。”
    “哦,那定亲王爷如何回答?”
    “王爷答,不知兵的人,会越看越觉得妙不可言。”
    “哦,哈哈哈哈。”
    徐谓长指了指崔都使,倒是丝毫不见其生气,反而感慨道:
    “怕是山上的那个年轻娃娃,瞧见老夫这般的对手,也会感慨无趣乏味吧。”
    随即,
    徐谓长丢下了《郑子兵法》,拿起另一本册子,
    道:
    “那老夫就不看兵书了,看看诗,乾国文圣曾骂过那位摄政王,说他将诗文之道,给玩儿成了街头巷尾吹糖人的把戏。
    其实,我最爱那位摄政王的那首满江红,爱的不是那句壮志饥餐燕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而是那句: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徐谓长看着崔都使,
    问道;
    “崔都使,你说我大楚,日后真能有那‘有朝一日’么?”
    “也不怕您笑话,我还真不担心我大楚八百年江山社稷会亡。”
    徐谓长点点头,道:
    “晋国也是这般想的。”
    “得,卑职还是去巡营吧,这跟您是没法聊了。”
    崔都使走出了帐篷,
    徐谓长的目光,则看向了茶几上的烛火。
    崔都使出去时,忘记将帐篷帘子收回去,恰好外头刮风进来,吹得烛焰开始不停摇晃,近有熄灭之势。
    徐谓长下意识地伸手想要挡住这风以保住烛焰,
    可这吹进来的风在这帐篷内是打着旋儿的,
    一下子,
    烛火熄了,
    唯有帐篷中央的那个小炭盆,还在不时散发着红光。
    “唉……”
    徐谓长发出一声叹息,
    随手拿起茶几旁的一本书,起身,走到火盆边,引燃,再转身走回茶几前,用燃着的书,将烛火重新给点起。
    书在燃烧,纸灰不停落下;
    徐谓长伸手,摸了摸茶几上积落的灰,
    笑道;
    “自古以来,哪有万代不断之国?又哪有万古一系之氏?
    当年大夏雄壮,今又何在?
    千百年后,
    日月更迭,星辰交替,山河变换,
    所能遗存的,
    怕是只有楚服之华美,楚发之飘逸,楚音之优雅……”
    徐谓长将这本烧了一大半书,
    直接丢入了炭盆之中。
    “衣服是人穿的,发式是人留的,音律是人唱的敲的。
    总得有人做些什么,
    才能让后世人,闲暇时有那个兴致去翻翻看看不是?”
    ……
    “闲暇时,翻翻看看就是了,也不用死记硬背。”
    天天对覃小勇说道。
    经过询问,天天终于知道,这对兄弟和自己还有“馒头情谊”,外加他们俩还发现了僧道们掩藏在这里的军械库。
    故而,天天愿意对覃小勇多说一些。
    因为他爹在很早时就对他说过,这部兵书,看看也就看看了,要想学会打仗,得自己亲自去看,看一个骑士一天得吃多少粮食,战马得消耗多少草料,看后勤的押运民夫他们推一车粮食到多少里外得需要几日,他们又要吃掉推车上的多少粮食……
    “多看看你身边的人是怎么做的,多看看那些老卒们是怎么做的,这些,比书上来的,更有用。”
    “谢……谢谢副帅。”覃小勇很是激动。
    “嗯。”
    天天准备离开这里继续巡视了,却看见覃小勇主动将他的肩膀送了过来,还微微蹲了蹲。
    唔……
    天天只能学他父亲的样子,在覃小勇肩膀上拍了拍。
    覃小勇的脸,因激动而呈现出潮红。
    天天笑了笑,转身去下一处位置巡视。
    这一晚,
    双方相安无事。
    确切地说,山上的燕军除了少部分放哨的外,都睡了一个好觉。
    山下的楚军,则一直提防着燕军趁着夜色袭营,警戒了大半夜,然后又觉得天蒙蒙亮时,是人最放松的时刻,很多将校们过来用鞭子抽打士卒让他们在这最危险的时刻保持清醒;
    可惜,
    山上的燕军压根就没偷袭的意思。
    上午时,
    埋锅造饭的烟火,明目张胆地升空,燕人开始吃饭。
    楚军营地里,也开始埋锅造饭。
    徐谓长看着眼圈泛红的崔都使,笑道:“熬了一宿?”
    “可不。”崔都使吃着饭骂道,“燕狗不按规矩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