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这天下,面目全非-《魔临》
            
            
            
                
    第(2/3)页
    连谢家都如此,更别提其他地域了。
    但风水轮流转,现如今的谢家,伴随着谢氏父子双双位高权重,反而成了被打压的楚国贵族势力的依靠。
    反观本该为贵族推举上皇位的熊氏一族的皇帝,其左手倚靠的是打破贵族垄断的寒门和贱民体系,另一手倚靠的,是山越一系。
    大家,换了个家。
    “徐谓长死了。”皇帝开口道,“他临走前还给朕上了一道折子,折子里,把朕狠狠地骂了一通。”
    “他就这脾气,陛下别往心里去。”
    “他说的是对的。”皇帝忽然停下脚步,同时,将剥好的橘子,送到谢玉安面前。
    谢玉安伸手接过橘子,开始“啃”了起来,汁水落在他的大都督服上。
    “但就算他说的是对的,朕也不觉得自己错了。”
    狼吞虎咽完一整个橘子的谢玉安,长舒一口气,马上接话道:
    “臣也是这般认为。”
    “真心话?”
    “真心话。”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又拿出一个橘子。
    “……”谢玉安。
    “继续说你的真心话。”
    “陛下,如果燕国注定出现郑凡这样的人物,而陛下您什么都不做,我大楚的局面,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可能,我大楚的国力,不会这般虚弱;
    但实则,我大楚会更为脆弱。
    至少眼下,陛下可以将我大楚,拧成一股绳。”
    “是朕与你谢家,一同将大楚,拧成一股绳。”
    “臣惶恐。”
    “不用惶恐,燕国皇帝能与朕那妹夫平起平坐,朕,比不过他爹,难不成还比不过他儿子?说说战事吧。”
    “是,这一次,燕军很沉得住气。”
    “兜里有银子了,不是光脚的了,他又是最会享受的,有积蓄后,就更懂得如何舒服地去花。
    朕就问你一句话,这一仗,我大楚最好的结局是什么?”
    “臣不敢欺瞒陛下,其实陛下心里,也应该明晰,这一仗,我大楚最好的结局,就是在这莫崖、问丘、上阳三郡之地,靠这铁锁,将燕军拦截下来。
    迫使燕人……无功而返,自行撤军。”
    “和当年年尧在时,是一样的。”
    “是,臣听说,民间已经有传闻,说走了个年王八,又来了个谢王八。”
    “哈哈哈。”
    皇帝笑了,然后将剥好的橘子,又递给了谢玉安。
    谢玉安只能接下,继续大口大口地吃。
    “乾国的支援,就要到了。”
    “他们支援粮草军械就好,乾国的军队,就不要来了。”
    “嗯,他们也没打算派军队来,你知道乾人现在最害怕的是什么么?”
    谢玉安擦了擦嘴角的橘子汁水,笑着回答道:
    “怕燕人再来一次声东击西。”
    “是。”
    “这是没办法的事,燕人拿下三晋之地后,整个北方全是燕人的跑马场,八百年前蛮族在西北一角,就已经让整个大夏寝食难安,如今的燕人,比巅峰时的蛮人,要强大得太多太多。”
    “三晋之地被燕人拿下了,是最大的错误。”
    “陛下当时已经做到能做的最好了。”
    “不用安慰朕。”
    “臣没有………嗝儿……”
    谢玉安看见皇帝,又拿出了第三个橘子。
    还好,皇帝没继续剥,而是面朝北方,道;
    “我那个妹夫,最不喜欢做亏本买卖。”
    “陛下,您就当臣是年大将军吧。”谢玉安伸手,对着自己下面,挥舞了一下,“而且是被切了一刀的年大将军。”
    皇帝看着谢玉安,不说话。
    谢玉安舔了舔嘴唇,跪伏下来,诚声道;
    “陛下,臣自认绝顶聪明,但臣并不认为,自己能和对面的那位比。
    所以,臣会选择什么都不做;
    就是守,
    就是防,
    就是当乌龟,
    当一只……心无旁骛的龟。
    也请陛下,熄灭其他一切心思,专心在后方统筹后勤军需,安抚朝堂上下。
    君臣各司其命,
    庇我大楚,渡过此劫。”
    这话,已经说得很严重了,也很不客气了,接下来,还有更不客气的:
    “陛下,上谷郡早就落入燕人手里很多年了,三索流沙两郡地,也早早的形同虚设,无非是燕人嘴边的一块肉;
    范城那里,局面也早就糜烂。
    该丢的地,已经丢了,现在去争,只会让局面变得更为崩坏。
    我大楚,现在还是大楚;
    可再输一场,
    陛下,您就不是一国之君……而是一国之主了。”
    “朕……知道了。”皇帝仰起头,“朕,不会再对前线,多说一个字,这里,就交托于你了。”
    这时,一队凤巢内卫向这里快步走来,这一队人马,其实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军中听用的,一部分是皇帝身边的。
    “看看。”
    “遵旨。”
    谢玉安站起身,接过凤巢内卫送来的消息。
    转过头,想对皇帝禀告时,却发现皇帝又在那里剥起了橘子。
    “陛下,这是从晋东送来的消息,燕人朝廷的援军,已经进入晋东了。”
    “是消息传出来得慢,还是燕军走得慢?”皇帝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