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世子殿下-《魔临》
            
            
            
                
    第(1/3)页
    “嬢嬢,来一份豆花。”
    “好嘞,小主,您拿好,碗您抽空送回来,就不收您压钱了。”
    “谢谢嬢嬢。”
    卖豆花的大娘看着面前这个衣着精美长相可爱的小姑娘,难得的大方了一把,没收压碗的钱。
    早年间,晋东之地的一切都是王府的产业,各行各业往上数,东家都是王府。
    近几年来,王府解禁了一部分产业让小民得以参与和操持;
    其中,小吃摊位这一类的居多,又因为晋东之地民族成分和移民成分占大头,所以各式风味小吃可谓种类繁多。
    毕竟,不管哪朝哪代,百姓们最容易上手的,也就是餐饮业,当然,最容易做垮的,也是它。
    但不管如何,街头叫卖的小商小贩变多了些后,这座原本显得过于严肃的奉新城,到底是多了不少烟火气息。
    大妞手里端着一碗豆花,将手中吃了一半的糖葫芦递给了身边侍女拿着,自己拿起勺子舀了豆花送入口中。
    “嗯~”
    大妞将豆花咽了下去后,砸吧砸吧了嘴,
    “真难吃。”
    随即,旁边的另一名侍女伸手,将碗接了过来,开始吃。
    大妞她爹是个好吃的主儿,世面上不少现在很时兴的吃食据说都是她爹鼓捣出来的。
    所以,王府的后厨绝对是当世超一流的水准;
    且并不会苛求什么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常常为了贴合王爷的胃口,做一些小吃食。
    对于吃过家里豆花儿的大妞而言,这外头卖的豆花儿,看起来一样,但吃起来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的味道。
    但王府家教森严,不准浪费粮食,所以大妞不吃,身边侍女会马上接过去吃完,顺道把碗给还了。
    “阿弟,阿弟。”
    大妞喊着郑霖,郑霖走在前面,在郑霖身后,站着一个个头很高,身穿黑衣披着斗篷的人。
    郑霖回过头,看着自己阿姊。
    “咱们去喝茶吧。”
    大妞上前,搀起自家弟弟的胳膊,
    “之前听她们说,红婶儿和她家的那口子刚刚干了一架;说是因为她家那口子去了阿公店喝茶。”
    郑霖对着自家姐姐很干脆地翻了个白眼,
    道;
    “要是二娘知道我带你去那个地方……”
    “我娘又不会打你。”
    “她会告诉我爹。”
    “爹又不会打你。”
    “爹会告诉我娘。”
    “唔……”
    王府解禁的一些产业,也包括红帐子。
    虽然奉新城最高端的红帐子,依旧是王府在后头操持,但现在,已经有一些小作坊开始自主营业了;
    不过因为真正漂亮动人和有才艺的,还是更倾向于王府背景的红帐子,所以现在外头的小作坊里,基本都是以年老色衰的为主。
    又因为在奉新城做生意需要去相关衙门里走牌照,而红帐子属性的牌照流程又比较长,所以很多小作坊打了个擦边球,以“茶馆”的名字存在;
    又因为里头老嬷嬷居多,所以吸引的客人不少也是上了年纪的,故而这类茶馆又被戏称为“阿公店”。
    红婶儿是王府里的洗衣仆妇,妇人们家家私下里嘴碎嚼事儿,被王府的公主听去了。
    郑霖清楚,要是家里知道自己带阿姊去那种地方,阿姊不会有事,自己……就很难好了。
    “那,我们去喝正经茶嘛,听故事,那儿也热闹。”
    郑霖皱了皱眉,不正经的茶馆,他不想去,正经的茶馆,其实更不想去。
    因为那里的说书先生最喜欢讲下面茶客最喜欢的听的,往往是自己父亲的故事。
    这听多了,就会莫名觉得,他们似乎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父亲;
    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自己是否有两个父亲?
    一个父亲,躺家里靠椅;
    另一个父亲,一直在外头厮杀,而且专挑隐士高人动辄大战三天三夜,搅得山崩地裂水倒流。
    大妞见阿弟不愿意去,嘟嘴道:
    “这可不行,好不容易得准出来透透气,可不能就这般又回去了。”
    郑霖很想提醒自己的阿姊,自己二人现在之所以这么难出王府,还不是因为上次某个人玩儿离家出走弄的?
    一念至此,
    郑霖抬头看了看站在自己身后的这位存在;
    按辈分说,他是自己的爷爷辈。
    一旦自己出府邸,爷爷就会从棺材里苏醒,然后寸步不离地跟着自己。
    郑霖尝试过偷偷翻出王府的院墙,在爷爷跟出来后,想要再以自己的身法脱身;
    然后,
    爷爷抡起拳头,将自己直接砸飞出去,即使他自幼体魄惊人,还是在这一拳下呕出了血。
    隔辈亲的爱,郑霖体会到了;
    最后只能灰溜溜地回家养伤。
    而阿姊,二娘对阿姊的吩咐是,阿姊再离家出走,那么所有自小就服侍阿姊的侍女、嬷嬷,她们自己以及她们的家人,都将株连问斩。
    就是阿姊自己,也不敢挑战她娘亲的底线。
    所以,俩娃娃,只能乖乖地在王府里待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才求来了一次出门透风的机会。
    这还是因为自己父亲打了打胜仗,二娘十分高兴才得以获得的通融。
    “那我们去葫芦庙嘛,扎纸人玩儿。”
    “好……吧。”
    大妞马上吩咐身边的一个侍女,侍女点头,马上去通传。
    过了会儿,侍女回来了,带来了肯定的回复。
    “走,阿弟!”
    大妞拉着弟弟,出了北门。
    在那之前,一队巡城司甲士已经提前开动,来到了葫芦庙进行了清场。
    待得两位小主子来到庙门口时,庙外两侧,聚集着不少人。
    搁平时,这种开道清场,俩孩子也早就习惯了,他们的爹有时候会“与民同乐”,有时候又需要独处安静。
    但今日,却不一样。
    因为被巡城司甲士拦在外头的民众,不少都裹着素服。
    “问问,这是怎么了。”
    “是,公主。”
    不一会儿,侍女回来禀报道:“回殿下的话,昨夜阵亡士卒名册发到奉新城了。”
    大捷的消息,其实很早就下来了,毕竟奉新城和前线之间的联系基本每天都不会断的,但阵亡士卒的统计有着一定的滞后性,需要经过两轮以上的统计才能确认发回,同时在统计之前,军队还还有驻防安寨等等很多其他的事情需要做。
    大妞抿了抿嘴唇,看着自己弟弟,道:
    “阿弟,怎么办?”
    今儿个来庙里的,都是家里有阵亡士卒的奉新城地界百姓,算是提前上香的,而真正的大操办,按照晋东的习俗,每逢大战之后,都会集体举行封葬仪式。
    “我觉得拦着他们,不太好。”郑霖说道。
    “嗯,我也这般觉的,不过,既然来都来了……”
    “阿姊你决定吧。”
    “阿弟乖。”
    “世子殿下、公主殿下驾到!!!”
    其实,庙外的百姓们早就猜到是王府里的人来了。
    因为这座葫芦庙,也就只有王府的人来,才会有士卒清场维持秩序,其他的,甭管多大的官儿,都没这个资格。
    只不过,在听到是世子殿下与公主殿下来了后,百姓们眼里都露出了激动之色。
    在晋东,王爷就是“皇帝”,世子,就是太子。
    “拜见世子殿下千岁,拜见公主殿下千岁!”
    所有人都跪伏下来。
    大妞和郑霖并排走着,走到庙门口,大妞停下了,吩咐身边人,去取来了香烛。
    随后,
    世子殿下与公主殿下,站在庙门的右侧,手里拿着香。
    待得下令甲士们解除清场放人进来后,凡是披白的人,都能从世子或者公主手中接过来三根清香。
    在这个时代,这是天大的礼遇;
    很多人眼里噙着泪,接过清香,再进入庙里插入香炉,完成上香;
    因为进去时,得排着队,不能耽搁后头人,所以进香完成后,百姓们在从大门另一侧出来后,会跪伏下来对着那两个尊贵的身影磕头行礼。
    哭,还是要哭的,悲伤,还是悲伤的。
    但晋东百姓,尤其是标户,对于战死这件事,本就有着一种超越于其他地方人的洒脱。
    因为晋东这块地盘,就是厮杀拼打下来的,在诸夏其他地方人眼里,燕人尚武,故而称之为蛮子,那晋东这块近乎完全由外来者在王爷带领下从白地重新建立起来的地方,它的尚武之风,可谓大燕之最。
    另外,战死者的抚恤与安排,晋东早就有极为成熟的一套体系,一家人也不用为之后的生计担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