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九六三年六月份,珠江入海口。 华润公司的商船正从这里缓缓顺着水流驶向维多利亚港。 但就在即将来到前方新界旁边的的海域时,货轮却是遭遇了鱼雷袭击。 一艘商船直接被击穿了船底,大量的海水涌入商船,眼瞅着就要沉海底了。 “快,赶紧躲开” 船长的经验非常丰厚,面对这样的情况,也能临危不惧,冷静地解决问题。 刚才是被水下三四米左右的鱼雷爆炸,导致船底破损。 但众所周知,商船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有考虑过这些点了。 所以一侧受到袭击,并不意味着整艘商船的船底都进水了。 它是多节隔开的船体,进海水的只是其中受到破损的两节船体。 这两节船体,对商船来说,并不算致命。 因此,船长需要做的是,第一时间解决商船的问题,同时向后面的其他商船发出警戒,以及寻求帮助。 敌人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埋伏,只怕是早就做好了相关的准备。 伴随着最前面这艘商船船长的声音,后面的几艘商船,再次传来了爆炸声。 万幸的是,这些商船都逃出了埋伏圈,并没有被炸到。 大概率是洋流的影响吧。 远处的其他商船,看到这一幕,全都愣住了,旋即赶紧逃。 好家伙,这个地方居然有炸弹,那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啊。 港岛上环,华润公司总部,柳冠中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得知有一艘商船遭到了袭击,破损是不太严重,但也需要紧急救援啊。 柳冠中是气坏了,千算万算,还是没有算到,真的有人会来偷袭他们公司的商船。 此事很快就传到了京城这边,邱宗岳来找陈国华,就是希望后者有没有什么较好的技术,来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陈国华知道这件事之后,心里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敌人已经急眼了,他们无法进入内地来对付陈国华,给马驹桥产业园那边添乱,所以才会出此下策。 而应对这样的情况,陈国华倒是觉得挺简单的。 “领导,其实要解决这件事很简单的,只需要给商船安装被动报警声呐系统就可以了” 在此前的核潜艇设计图纸上,陈国华就针对这部分,拿出来了十分先进的声呐技术。 这种声呐技术对于核潜艇来说,绝对是作弊式的利器。 透过声呐技术,可以精确测算来袭的鱼雷的方位、深度,并且将这些具体信息传到核潜艇上的处理系统。 当然,这样的声呐技术,如果装备在商船上面,多少有些大材小用。 并且还有还可能会造成技术外泄的风险。 因此,最好的办法,其实还是改版一些技术相对次一点的声呐警报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防止这种事的再次发生。 对于陈国华来说,这些都是挺简单的事儿。 “对了,还有另外一种办法.” 听到陈国华的话,邱宗岳惊喜地张大了嘴巴,眼巴巴地看着前者。 真不愧是宝藏天才,应对这样的事儿,陈国华居然有两种解决办法? “不管是深水炸弹还是鱼雷,他们提前埋伏的话,肯定不是通过计时器这样的东西来进行引爆的,绝对是通过信号” 陈国华侃侃而谈,邱宗岳则是不停地点头。 因为无线电技术的广泛应用,类似鱼雷这样的大杀器,陈国华觉得,直接拿出信号屏蔽器,就足以让水底下的那些深水炸弹或者鱼雷完全失效。 原时空的历史上,针对这样的鱼雷袭击,很多国家直接在军舰舰艏上装有两具深弹发射器。 深水炸弹反鱼雷并不是靠深弹摧毁鱼雷的,那概率太小了。 这玩意儿最主要的应用原理是利用深水炸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可以让爆炸周围一百米范围内鱼雷的电子元器件失灵。 此原理跟陈国华提及的信号屏蔽器是差不多的道理。 毕竟商船的吃水水深也就是五六米,不会非常夸张。 因此,在这样的范围内,完全还在信号屏蔽器的范围内。 只要让敌方的鱼雷或者深水炸弹失灵,那就不需要担心其他了。 相比被动声呐警报系统,信号屏蔽器的造价可就少了很多,也能够节约不少成本。 而且技术泄露的风险也降低了很多。 具体如何,陈国华就不替别人选择了。 反正具体如何应用,由那些专门搞军事的人来处理。 陈国华能够做到的事儿,那就是提供相对应的技术设备,为部队保驾护航。 时间又过去两天,发动机试车前的最后一次检查工作完成了,今天终于可以开始首次试车了。 “陈主任,我们一定可以成功的,对吧?” 发动机远处,戴希璋紧张地盯着发动机,突然看向旁边的陈国华问道。 后者点点头,轻声说道: “肯定没有任何问题,戴教授你就放心吧” “对对对,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边儿上的黎明发动机制造厂一把手苏学武也跟着附和了一句。 孟德海、安闻川、刘晋年他们几人则是看了一眼,却没有吱声。 不过,从刘晋年、唐振恒、朱凡昌他们几人的表情不难看出,此时的他们,也同样非常紧张。 原因也十分简单,此前他们仿制涡喷-6发动机的时候,前前后后都花费了六七年的时间,结果到现在都还没通过试车工作。 苏学武倒是希望陈国华可以帮帮忙,可后者却以工作忙为由给拒绝了。 事实上,陈国华压根儿就看不上这个所谓的涡喷发动机。 毕竟这玩意儿是仿制莫斯科米格十九的发动机,这玩意儿就是落后的技术,陈国华能够看得上才怪了。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这个上面,去慢慢修改,还不如直接自己来呢。 因此,从去年开始,陈国华就已经做准备了。 然后去年年底,等大型无人机的研发工作完成之后,陈国华就直接上马战斗机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耽误他研制轰炸机的发动机,以及战斗机和轰炸机这两款飞机的其他零部件的研发工作。 从这里来看,振华研究所的研发效率,可比黎明发动机制造厂要高太多了。 毕竟前前后后,陈国华也就是花了六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可以进行发动机的试车工作了。 当然了,这里面也要感谢振华研究所在此之前研发出来的大量钛合金材料,以及相关的技术。 最重要的还是陈国华这位灵魂人物,他能够凭借自身超高的数学能力,直接解决很多战斗机和轰炸机的设计、飞行技术难点。 而朱凡昌他们却是因为黎明发动机制造厂仿制的涡喷-6发动机的经历,多少有些心理阴影。 加上此时即将要开始的发动机试车工作,这可是一台超音速发动机啊,它的性能、技术等都是远超涡喷-6发动机的。 简单来说,那就是还没学会走路呢,却已经开始要跟国际上最牛逼的顶级短跑运动员比拼这颗星球上,谁才是短跑之王。 如此一来,朱凡昌他们这些人,怎么可能不担忧呢? “启动!” 陈国华给工作人员下达命令,安排他们开始进行测试。 眼前这台发动机,可是陈国华历经半年以上的时间研制出来的,加上过去几天时间,他都在严格按照大脑里的生物硬盘进行各项数据的检查。 确保万无一失! 因此,陈国华并不是很担心它会失败。 但即便如此,这毕竟是超音速发动机,他心中紧张也是很正常的事儿。 嗡! 当发动机启动之后,巨大的声浪传来,顿时让整个山体都发生了轻微的震动。 当然,此时的发动机,速度还没提升上来,声浪还不算非常大。 最重要的是,陈国华其实对这款发动机是有做过大量的设计和技术研发,让它的声浪不至于那么大。 从普通汽车的声浪到超跑的声浪,前后不到一秒钟。 而这个时间里,发动机的各项数据已经极速飙涨了。 按照这种情况,只怕很快就可以超过原定的设定值了。 在陈国华他们面前,有好几个数据仪表盘,上面显示的是推力、喷射速度、燃油消耗率、涡轮转速、推重比等等。 “陈主任,现在已经到了初始极限值了,我申请进入第二项测试.” “批准!” 听到石佳怡的话,陈国华点头说道。 伴随着他的声音,在他眼前的推力等数据仪表盘,全都迅猛起飞。 众所周知,推力是航空发动机最重要的参数之一,通常以牛顿或者磅力为单位。 它表示的是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大小,决定了飞机的起飞、爬升和巡航能力。 推力越大,意味着飞机的加速和爬升速度就越快。 而陈国华研发的这一款发动机,那是要装配在战斗机上面的,因此推力这方面的表现,绝对是非常牛的。 原时空历史上的黑鸟侦察机,其发动机是普惠J58发动机,而这一款发动机的是一万四千五百千克加力推力的涡喷变循环发动机。 其实,如果只是仅凭J58的独特变循环设计,黑鸟侦察机是不可能达到三倍音速的。 只不过,J58发动机短舱在三点六马赫极限飞行速度中贡献了大部分推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