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正说着,贾芸就已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应该尽快组织人手进行赈灾。」 听了贾芸的话语,旁边的众人亦是连连点头,认可这种说法。 不过,却也没有一个人敢在此刻站出来,将这件事情给揽下来。 毕竟,前往莒州赈灾,那可是一件辛苦的苦差事儿,若是办不好,那是要掉脑袋的。 对于朝廷官场里面的众人来说,宁可不做,也不要选择犯错,宁可不去抢夺功劳,也不能够给自己带来麻烦。 他们好不容易几十年寒窗苦读,又经历了宦海沉浮,走到而今这个地步,若是因为此事而丢了官爵,掉了脑袋,那才是糊涂的事儿。 而且他们身后都还有妻儿老小的,也不太敢在去贸然揽下此事,给自己整个家族带来麻烦。 有能耐的人,不打算办事情,畏惧责罚,止步不前。 没有能耐的人,打算办事情,可是官位太低,在这个地方可没有他们说话的地方。 一时间,众人也是不禁纷纷面面相觑,等待着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站出来,帮他们揽下此事。 贾芸早就看穿了众人那虚伪怕事儿的面孔。 不过,此刻他却不能够第一个站出来揽下此事,以免旁人说闲话,还得等到合适的时机,才可出手。 就在此刻,忠顺亲王的人站了出来,看向雍太皇帝,拱手说道:「陛下,臣认为贾芸,芸大人,适合前往莒州主持赈灾事宜。」 听了他的话语,旁边的众人立刻上前,纷纷说道:「是啊!是啊!芸大人年纪轻轻,当可担当此次大任。」 其他的几位大臣也是相同的态度。 多数的大臣都是老态龙钟的模样,几乎没有几个年轻的面孔。 数十年的寒窗苦读,再加上混迹官场的时间,但凡年轻到贾芸这个地步的人物,那也是千古罕见的奇葩了。 历朝历代以来,满朝文武多数都是老人,而非是年轻人。 一群本就年事已高的老人,自然是不太愿意舟车劳顿的前往莒州去主持什么赈灾。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