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换言之,寻人也是陛下之直授政令,大人应当配合我。” 都说当官的一肚子心眼,萧仁昌心想,宁州也在兴建榷场,估计到现在都还没有通商的动静。 要是给了徐庚通行令,徐庚去了之后,恐怕短时间内回不来。 他与宁州刺史一向交好,初来乍到时,还是靠着桂、宁之间互通有无,才让两州有了初步的治理基础的。 这么有用的人才,当然要先让他去一趟宁州才是。 促成宁州榷场之后,让田司通给他通行令,自己也能规避开这烫手的通行令。 “这样吧徐将军,你对榷场的功绩,本官看在眼里,本官给你写一份记功事牒,事牒递入京中后,京中必然会有所褒赏!” “你去静州,还不如走宁州前往龙州,那边才是岭南军部的布防要地,此前的收复之役,也是在那边打起来的。” “我与宁州刺史田大人一向交好,我给你写封信,你凭信去见田司通大人,他定会积极配合将军。” 闻声,徐庚满心无奈,不过萧仁昌的话他觉得有道理。 在境内兜兜绕绕,总比去到岭南之后,东躲西藏着兜兜绕绕强。 萧仁昌生怕他又死乞白赖,满心都是同轨的萧仁昌,一通行云流水的奋笔疾书。 写好一封信后,就跟徐庚匆匆告辞,忙活自己的去了。 …… 静州城内,叶继忠眼看着自己治下越发向好,想必今年年底,他便能凭着静州州治之功,受到杨坚的重用和认可! 光是榷场还不够,对他来说,试探榷场的可行性,深意更在于别的—— 既然石头能换钱,那么其实沿海岭南。 比石头更多的是盐。 要是能设法借榷场垄断桂州的盐市,这里头的利益,比石头更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