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孙策稳固江东治 袁术僭号孙策斥-《孙吴演义》


    第(2/3)页

    周瑜辞从父周尚,即日辞行,到了居巢。闻得临淮人鲁肃,字子敬,慷慨好施,就率数百人往访,乘便贷粮,实是试探鲁肃传闻是否真实。

    鲁肃看到周瑜到来,一见倾心,得知周瑜来意,便指家中储米两囷道:“此两囷,可分赠一囷。”

    每囷约三万斛,数量之多,周瑜听后,笑道:“此话当真?”

    鲁肃道:“当然当真,决非戏言。”

    周瑜喜道:“吾闻子敬慷慨好施,果不为虚传。”

    周瑜与鲁肃初会,就得他一囷米厚赠,遂握手论交,订为知己,方才告辞。

    鲁肃名声外传,袁术闻之,就在鲁肃与周瑜别后不久,鲁肃忽接袁术之命,令署东城县长,鲁肃不欲就,而只是阳为拜受。随即潜挈家中老幼,及同志少年百余人,竟诣居巢,欲与周瑜商议。

    鲁肃率家属从人沿河谷一路往南,老幼体弱者骑马在前,他与强壮者殿后。

    由于行走缓慢,忽闻后有急马声,鲁肃就知有兵追来,令手下做好作战准备,或蹲或站,张弓搭箭,瞄准追来马匹,或有手握刀剑,跳下河滩,准备迎战。鲁肃等人利用不利骑兵作战的河崖地势,让前置之老幼快走,其余留下,与来兵一战。

    追兵大约二百左右,来到鲁肃阵前,见鲁肃已有准备,便停止了下来。

    鲁肃见此就问道:“来者何人?为何追来?”

    对方答道:“吾仍是郡尉郝轼,袁将军征汝为东城长,为何不就而南行?”

    鲁肃道:“郝大人,如今天下大乱,有功者不得赏,有过者不受罚。吾鲁肃为朝廷安定地方,也有寸功。诸位也都兢兢业业,没少流血流汗。然升官吃肉均为他人之事,岂有吾辈之份?鲁肃只不过不想做官,去投靠故人,图个清净,何苦非要相逼如此呢?”

    说罢,鲁肃独自向前走去,郝轼不知鲁肃要做什么,连忙挥手后退数步。

    鲁肃走至前三十步处,将手中的盾牌放在树杈上,自己再回原地。他一个回身,立刻张弓就射。“刷、刷、刷”连射三箭,箭箭穿透盾牌。

    郝轼一看鲁肃箭射了得,再说鲁肃刚才之言,句句在理,眼前这种架势,如真的打起来,自己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就拱手道:“鲁大人多多保重,郝某这就回去复命,恕不远送。”随后引兵退去。鲁肃时年二十六岁。

    鲁肃一行匆匆至居巢,周瑜听报鲁肃来到,就令相见,并问明来意。周瑜听后,即呼鲁肃表字道:“子敬与我同意,我亦知袁术终无成,故乞得此差,以便东行,依附江东孙策。”

    周瑜便将心里所属道出,再经周瑜细说,鲁肃则愿随从。周瑜弃官整装,与鲁肃共同渡江,去了江东。

    周瑜和鲁肃同来至江东曲阿,周瑜安排鲁肃一家留居曲阿从父的旧宅,然后周瑜携鲁肃往见孙策。

    孙策闻周瑜至,亲出迎接。周瑜引鲁肃相见,孙策与鲁肃谈数语,亦知鲁肃不是凡人,改容敬礼,且授周瑜为建威中郎将,给兵二千人,骑五十匹,使周瑜同鲁肃出屯牛渚营。

    孙策经东征西讨,基本上控制江东诸郡。在这期间,北方的一部分士族因避战乱,而至江南,孙策闻而收用。

    张昭,字子布,仍是其中之一,他是彭城人,弱冠察孝廉,举茂才不应。汉末大乱,随徐州方士民来到江南。孙策礼聘张昭等士为参谋,欲图大业。

    孙策复回到会稽郡中,会稽郡前功曹魏腾曾因小事得罪过孙策,就欲杀他,张昭等谋士激烈劝阻,皆不能使孙策弃念,并道:“江东初定,若再有多个魏腾,该怎么办?江东如何治理?杀魏腾仍是杀一敬百!”张昭等谋士无何奈何,然此息不知不觉地传入孙策母吴夫人耳中。

    吴夫人闻后,她深知儿子的脾气,如再行软劝,定不能成效。于是她就来到一大井旁,使人将孙策叫来,孙策不知何事,急来到吴夫人处,只见她面临一口大井。吴夫人见孙策至,就直截了当道:“江东初定,大业未成,你当礼贤下士,要忘别人之错,而记别人之功。况且,魏腾于公尽职尽责,今日你如因个人私怨而杀了他,后日所有贤士都将离你而去。我不忍见到灾祸降临之日,现就先投井自尽算了。”

    孙策听后,大惊,立即跪向母亲,哭着请罪道:“娘,孩儿知错了!使儿让娘伤心了!”

    吴夫人听后,立止投井之举,此后,孙策再不提杀魏腾之事。

    魏腾之事后,孙策从会稽郡来到吴郡,闻高岱是吴郡的一个名士,在当地有很高的威望,且隐居在余姚。

    孙策很想请他出山助他,因此不但使人去请,还想亲往见他。孙策听闻高岱精通《左传》,为迎合他,孙策注补《左传》,准备与他论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