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出使辽东以后,黄龙二年,孙权又欲另遣偏师取珠崖(海南岛)、夷州(台湾)及亶洲等地,以壮孙吴实力,但陆逊、全琮只是从军事角度认为,此举是劳命伤财,得不偿失,孙权被陆逊、全琮阻止,只得暂搁置。 然而孙权对周边海岛用兵动机,不在所获多少,而是为拓疆扩土,增大封疆。因此,孙权最终还是没听将佐的劝住,于黄龙二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等率甲士万人浮海及亶洲。但航行到夷洲(今台湾),亶州(流球)后,亶洲毕竟太过遥远了,时下导航水平仍达不到要求,所以卫温和诸葛一直没能够找到亶州,只从夷洲带了数千人返回建业。 这是大陆与台湾交往,第一次被记入史籍。卫温、诸葛直军行岁月,士众疾疫死者什八九。回报道,夷州人皆髡头穿耳,女人不穿耳,舅姑子妇男女卧息一大床,交会时,各不相避,能作细布,亦能作斑文布。 然因卫温、诸葛直违诏,没建立内附地方政权,且没做到强者为兵,羸者补户之目的,无功而返,按吴律卫温、诸葛直被处了死刑。 随后又遣将北航行去辽东、高句丽,但也没收到应有的效果。 孙权称帝前后,因忙于与吴蜀重盟、对魏战事及称帝事宜,武陵蛮夷趁机反叛。在吴与蜀的夷陵战中,武陵蛮夷反吴附蜀,听从马良召唤。 潘濬是武陵郡人,熟悉武陵情况,曾用五千人平定过武陵境内五溪蛮夷叛乱,以善抚蛮夷著名。孙权令潘濬率众五万讨击武陵蛮夷。在为同时时,孙权认为已完全控制交州,就把吕岱召回,还屯长沙附近,与潘濬会讨武陵蛮夷。 最终经潘濬和吕岱几年抚剿下,斩首擒获,盖以万数,清定南土。 武陵蛮夷已事毕后,潘濬又回至武昌,与陆逊继续辅太子,共掌留事。 黄龙年间有夏日,有野蚕成茧,大如卵。由拳(浙江嘉兴)野稻自生,以为吉象,改为禾兴县。 又年十月,会稽南始平(浙江天台)言嘉禾生。众以为佳年到来,因此,孙权借此大赦天下,改黄龙明年为嘉禾元年。 然嘉禾元年刚来,而孙权次子孙虑不幸病死,年仅二十岁,孙权当然悲痛。 再说魏主曹叡即位以后,仍守乃父遗志,专任异姓,不重同宗。任城王曹彰,在曹丕黄初二年,也已暴亡。 独甄城王曹植尚存,徙封雍邱,再徙浚仪,很不满意。会因入朝许宫,得见金缕玉带枕,为甄夫人故物,更不免触动旧怀,格外悲悼。还经洛水,作《感甄赋》,可歌可泣。 何劳阿叔这般多情?魏主叡嗣位时,虽已追谥生母甄夫人为文昭皇后,但于甄夫人冤死情形,尚未详悉。相传甄夫人死不成殓,甚至披发覆面,用糠塞口。但此事为中都由郭后暗地安排,一手掩住,不令曹叡得知。 曹叡虽郭后抚养成人,但尚有李贵人暗受曹丕嘱,从中监护,所以曹叡得无恙,安然嗣位。哪知天下事若要不知,除非莫为,郭后害死甄夫人种种情弊,却被曹植一一侦悉。 魏太和四年,太皇太后卞氏病殁,曹植还都奔丧,乘间白曹叡,述及甄夫人惨死情状,曹叡尚疑信参半,密询庶母李贵人,才知曹植所言非诬,不胜悲愤。 曹叡命甄夫人兄子甄象,以中郎将兼代太尉,持节赴邺,改葬甄夫人,号朝阳陵,且改封曹植为陈王。曹植虽得增封,仍然不获大用,就国以后,得病即亡,谥曰思王。 曹叡复搜曹植遗著,得赋颂诗铭,杂论百余篇,内有一篇《感甄赋》,迹近嫌疑,改名《洛神》,这且毋庸细表。 惟曹叡尝立毛氏为皇后,出入同辇,伉俪甚谐。嗣复得河西太族郭氏女,美丽无双,拜为夫人,宠逾毛后。 郭氏生女名淑,数月而夭,曹叡哀痛异常,适甄后从孙甄黄,亦致幼殇,因特替他阴配,取棺合葬,为女子谥立庙,并追封甄黄为列侯,且令举朝素服。司空陈群,少府杨阜,联名谏阻,曹叡均不见听。溺爱至此,古今罕闻。 曹叡曾为避灾计,曹叡与郭夫人出幸摩陂,特筑景福承光殿,作为行宫。忽闻摩陂井中,出现青龙,便挈郭夫人往观,井中果隐见鳞甲,蛇耶?龙耶?遂号摩陂为龙陂,改太和七年,为青龙元年。 寻且想入非非,命郭夫人从弟郭德,过继甄黄,承袭亡女淑封爵,淑为平原懿公主,郭德即袭封平原侯。郭德为郭夫人从弟,即为曹叡女淑从舅,从舅可为甥女继子,真是荒谬。 曹叡并常至郭太后前,诘问甄后死状,郭太后忿然道:“先帝自赐彼死,与我何干?况汝为人子,何必追仇死父,为前母逼死后母呢?” 曹叡更加气愤,凡郭太后饮食服用,故意裁减,气得郭太后有口难言,郁郁致死。 曹叡令内侍棺殓,使如甄后故事,惟表面上治丧如仪。郭太后生平,颇知守俭,不好音乐,又能抑损母族,力戒骄奢,只因谗妒甄氏,终至结局不良,天道好还,莫谓善恶无报呢!暮鼓晨钟。 会因山阳公病逝,魏主叡总算尽礼,素服举哀,仍许用天子礼丧葬,墓号禅陵,追谥为孝献皇帝。 东汉自光武帝起,至献帝止,共历八世,凡十二主,得国二百九十六年。献帝在位三十一载,被篡后,又阅十四年,寿终五十有四。孙康,嗣为山阳公,再传二世,至晋怀帝永嘉年间,五胡乱华,山阳公秋被杀,祚绝国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