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曹叡奢侈而无子 孙权好大不听劝-《孙吴演义》


    第(2/3)页

    高堂隆得病将死,口占遗疏,请毌黜奢崇俭,亲亲任贤,也徒博得区区褒赠,赍志以终。

    只有大将军司马懿,进宫太尉,位高责重,却是片言不发,噤若寒蝉,数语已足诛心。

    再说孙权北攻曹魏,累遭败挫,思想伐魏,主是陆上作战,而陆上攻克,需用战马,南方炎热,产马不多,尤其良马更少。

    孙权闻辽东公孙渊拥兵十万,已与曹魏有贰,分庭抗礼,形同敌国。前曾遣使辽东,虽无功而返,但现辽东情况有变。既而如前所思,如能争取到辽东,不但能买到战马,还可对曹魏形成南北夹攻之势。

    于是在嘉禾元年三月,孙权二次派周贺、校尉裴潜出使出使辽东。这次出使拥兵五千,大船百艘,擒带南方特有方物和金银财宝,与辽东交换骏马。并欲招诱公孙渊,与之建立同盟,共对曹魏。

    此举众多臣却不以为然,但也不愿佛逆龙鳞。而远在交州的虞翻闻孙权要浮海求马,竟不顾自己废黜之身,疏直之性仍未改,特上表力陈不可。然此举又激起孙权愤怒,又使虞翻放逐至更僻的苍梧郡猛陵县。

    周贺等率众抵达辽东沓渚口,时下恰遇公孙渊与曹魏不和,急欲寻靠山,见孙吴特遣使来访,当然热情接待。并为孙吴购马提供方便,周贺满载骏马千匹,及貂皮、药材等辽东名贵,启程回国。

    不料辽东南通孙吴,与孙权往来之息传至曹魏,且激怒了曹魏,曹魏曹叡即令幽州刺史王雄与东莱太守由陆路、汝南太守田豫督青州诸军自海道,合成水陆二路,讨伐辽东。

    而谋士蒋济谏阻道:“凡非相吞之国、不侵叛之臣,不宜轻伐。伐之而不制,是驱使为贼。故曰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今海表之地,累世委质,岁选计考,不乏职贡。议者先之,正使一举便克,得其民不足益国,得其财不足为富,傥不如意,是为结怨失信也。”

    曹叡不从,责令出兵,果正如蒋济所料,这次出兵伐辽东,不但没得到应有的效果,无功而返,而且逼得公孙渊倒向了东吴。

    继而,公孙渊特遣使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与周賀船隊同行回孫吳,意向孫權稱臣,獻貂、馬等,且窺孫吳之國力虛實。

    魏将田豫率领青州水军,前时欲从今山东半岛越海攻辽东,却遇海上风浪,不得不放弃,只得回岸停泊半岛最东的成山角。

    田豫探知孙吴使者即将回国,料定回国船队必靠此岸以避风暴,就沿岸埋伏兵马,以等孙吴船只,守株待兔。

    数旬后,果然一支船队从北缓缓向成山驰来,他们确是孙吴船队。孙吴兵士经过多日与海上风流搏斗,个个精疲力竭。见有避风港,周贺立令船靠岸歇息,他首先登岸,指挥兵士陆续登陆立营安顿。

    忽然间,战鼓响起,已埋伏多日的曹军象潮水一样向吴军袭来。

    周贺率军仓促迎战,这那里经得住以逸等劳的曹军铁骑冲击。不到一个时辰,登陆的三四千吴军全部被歼,周贺被杀。

    殿后的副领队校尉裴潜尚未登岸,见势不妙,急率残余十多艘船只逃离成山。

    田豫紧追不弃,最终吴使幸存者带着公孙渊的使者校尉宿舒、孙综等数百人,于当年十月回到吴国。

    孙权早闻此番辽东求马,弄得人财二空,自觉有些汗颜。

    而公孙渊使者宿舒、孙综侥幸来到东吴,却献出貂、马等贡物,觐见孙权,呈上表章,表章曰:“臣伏惟遭天地反易,遇无妄之运。王路未夷,倾侧扰攘。自先人以来,历事汉、魏,阶缘际会,为国效节,继世享任,得守藩表,犹知符命未有攸归。每感厚恩,频辱显使,退念人臣交不越境,是以固守所执,拒违前使。虽义无二信,敢忘大恩!陛下镇抚,长存小国,前后裴校尉、葛都尉等到,奉被敕诫,圣旨弥密,重纨累素,幽明备着,所以申示之事,言提其耳。臣昼则讴吟,宵则发梦,终身诵之,志不知足。季末凶荒,乾坤否塞,兵革未戢,人民荡析。仰此天命将有眷顾,私从一隅永瞻云日。今魏家不能采录忠善,褒功臣之后,乃令谗斗得行其志,听幽州刺史、东莱太守诳误之言,猥兴州兵,图害臣郡。臣不负魏,而魏绝之。盖闻人臣有去就之分,田饶适齐,乐毅走赵,以不得事主,故保有道之君。陈平、耿况,亦鷪时变,卒归于汉,勒名帝籍。伏惟陛下,德不再出,时不世遇,是以慺慺,怀慕自纳,望远视险,有如近易。诚愿神谟蚤定洪业,奋六师之势,收河、洛之地,为圣代宗。天下幸甚!”

    孙权展开一阅,竟是公孙渊举辽东之地向孙吴归顺称臣的降表,这一下不但解了孙权的汗颜,收回了脸面,而且使孙权大为意外,不禁大喜过望。顿时将那成山之败忘得一干而净,当下吩咐设宴款待使者,孙权甚至想到扫平中原指日可待。

    在辽东称臣的喜庆之中,转眼旧岁逝去,新年来临,孙权不但厚待使者,而且与民同乐,令胡综书诏令,大赦天下。诏令曰:“朕以不德,肇受元命,夙夜兢兢,不遑假寝。思平世难,救济黎庶,上答神祗,下慰民望。是以眷眷,勤求俊杰,将与戮力,共定海内。苟在同心,与之偕老。今使持节督幽州领青州牧、辽东太守燕王,久胁贼虏,隔在一方,虽乃心于国,其路靡缘。今因天命,远遣二使,款诚显露,章表殷勤,朕之得此,何喜如之!虽汤遇伊尹,周获吕望,世祖未定而得河右,方之今日。岂复是过?普天一统,于是定矣。《书》不云乎。‘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大赦天下,与之更始,其明下州郡,咸使闻知。特下燕国,奉宣诏恩,今普天率土备闻斯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