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四章荆州无恙-《盛世大唐美名扬》


    第(1/3)页

    奔涌的江流终究奈何不过,刚刚修筑起来的堤坝。

    七万大军和百姓,连夜的辛苦没有白费。

    他们用热血和汗水,铸就的堤坝,成功的阻击了洪水试图淹没荆州的阴魔诡计。

    看着荆州城守住了,荆州无恙了。

    荆州大都督林东内心非常激动和高兴。

    在他身后数万名百姓,也是眼含热泪的挥舞着胳膊和拳头。

    他们都知道,没有眼前的大唐将士。

    没有被激流冲走的士兵们。

    荆州今日必定会被淹没在,无尽的洪水之中。

    年轻的乡亲们,也不顾身上的劳累,纷纷抓住缰绳跳下河堤,解救士兵们。

    十几个救生圈上的士兵,被成功的解救上来。

    剩下的时间,他们用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将所有士兵的尸体打捞了上来。

    每一位牺牲的士兵,无一例外的都是腰部全部是血淋淋的痕迹。

    经过长时间的浸泡,红肿的让人触目惊心。

    “他们都是英雄,都是我大唐的英雄,都是保卫荆州城的英雄。”

    “英雄已逝,但是精神应当长留。”

    “林东待洪水彻底退去,在荆州建立一座英雄纪念碑吧!”

    “将他们每个人的名字,铭刻在墓碑上,让世人铭记,让后人敬仰!”

    “没有他们的守护,就没有荆州的明天和未来……”

    林然的话,让荆州大都督林东眼含热泪的立即答应下来。

    数万大军和百姓,齐齐跪倒在英雄们的面前。

    这是他们的战友和亲人,可是他们却再也不能醒过来了!

    再也不能与他们一起骑马回到长安城了。

    ……

    三日以后,荆州大堤的水位急剧下降。

    天气也逐渐晴朗开来。

    又过了三日,水位已经降到了平常的水位线。

    这意味着此时洪灾已经过去。

    长江上游的降雨也已经结束了。

    林然看着几日前还浑浊不堪,激流汹涌的江水,逐渐变得清澈而安静。

    疲惫的脸上,终露出了难得的笑意。

    这微笑,有多少日子没有在他的脸上浮现了。

    连林然都感觉自己,快成了一具麻木不仁的机器了。

    长安城,太极宫。

    显德殿里,一片肃然!

    李治陛下,将荆州大都督林东的奏书,读了一遍又一遍。

    “陛下,荆州无恙,荆州百姓无恙!”

    “可是,天下王带领的十万大军,伤亡惨重。”

    “他们头顶暴雨,忍饿挨冻,连夜奋战在荆州大堤上。”

    “将士们终于战胜了洪水,可是事后统计,此次十万大军几乎人人身上带伤,伤筋动骨者超过五万之多……”

    “更是有五百二十一名士兵的性命,永远的留在了荆州大堤上……”

    “………”

    李治原本就是一个爱民如子,心肠软的男子,读到这里,差一点就把持不住,落下眼泪。

    显德殿里的文武百官们,纷纷被感动了。

    如今的朝堂之上,十之八九都是和林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

    或是他们亲戚朋友,或是他的学生和结拜兄弟。

    即便那些学院走出来的优秀学生,也自认为是林然的学生。

    “陛下,王爷他无恙吧?”

    宰相房玄龄的一句话。

    让显德殿所有众人都齐齐睁大了眼睛。

    王爷和长乐公主的四公子,已经在江陵牺牲了。

    若是王爷再有个意外,这一下大唐的损失那可就太大了。

    朝堂震动不说,举国也是会悲痛不已啊!

    “房爱卿,王爷无恙,只是身体受了点伤……”

    群臣闻言,齐齐长出一口气。

    “传朕旨意,所有牺牲的家属按照战时的优待,再加上七成。”

    “家中有老弱病残的,全部由户部统一安排照顾。”

    “他们是为了大唐而牺牲的,是为了朕,为了朕的百姓而牺牲的。”

    “朕,不能让他们白白的流血牺牲。”

    “朕,不能让将士们流血的同时,再让他们的亲人流泪……”

    李治陛下的话,让文武百官们,无不纷纷动容。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显德殿的高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让整个太极宫都听的清清楚楚的。

    “二郎,稚奴那边好像发生了天大的事情。”

    立政殿里,观音婢抱着林浩,开口对李二说道。

    “放心吧,这孩子,下朝以后肯定会来立政殿,跟咱们汇报的。”

    李二隐隐约约猜测到肯定与江南道的险情有关。

    “二郎,最近臣妾都不敢见咱们长乐,你说这健儿的事情,咱们长乐怎么承受的了……”

    观音婢的话,让李二也低下头来,久久沉默不语。

    平健毕竟是他们的亲外孙啊!

    要说不心疼,那是不可能的。

    可是,真正心疼的,肯定是平健的母亲,长乐。

    可是,如今平健早已下葬。

    而长乐对此还是一无所知。

    “儿臣,参见父皇,参见母后。”

    殿外响起李治的声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