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亲事官营,以前就负责风闻之事,耳目聪慧,不知怎么就知道了这件事,不忿岳校尉受辱,就纠结起来,揍了那名都尉一顿。” “所以才有了岳校尉和张校尉的争执。” 【历史事件提醒:飞奏言,履冰渡河之日,留臣妻侍老母,不期妻两经改嫁,臣切骨恨之,已差人送钱五百贯,以助其不足。】 【岳母姚氏带着刘氏和岳云逃难时,与刘氏走散。刘氏逼不得已,改嫁了张俊部下一个连级军官,岳飞切骨狠之,但也送了她五百贯,助其生活上的不足。】 “张校尉,可是如此?”赵桓皱着眉头问道。 “是。”张俊回答道。 赵英站近前了几步,说道:“官家,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刘氏和那名都尉算是私奔,按制是需要津猪笼的。” 赵桓皱着眉,让赵英把大宋提刑司宋成叫了进来,问了问才知道,的确如此。 “张校尉,既然你知道你理亏,为何还要找岳都尉的麻烦?”赵桓不解的问道。 张俊直接五体投地的说道:“臣知错。” “张俊,行为周正,被老臣收为义子,曾与杨沂中在太学读书,而后登进士第,后回到我永定军军中做了曹参军。” “本以为他以后必成大器,没成想现在居然有了争功之嫌。”种师道叹气的说道。他知道张俊为了什么。 争功之嫌?嫉妒啊。 岳飞从秉义郎从九品升到现在的偏校尉,只用了三个月不到的时间! 这是眼红了吗?还是柠檬精? 赵桓皱着眉,摇了摇头,都是为大宋流血的将卒,无须争功,自己还能亏待了他们不成? “老臣去教训他吧。”种师道俯首说道。 赵桓点头,示意种师道自行教训就是。 吵个架,又不是打仗的时候,皇帝亲自责罚,就显得偏袒了。 只是那个刘氏和都尉的事,这事得问岳飞的意见。 赵桓想了想让赵英把岳飞叫回来,对岳飞说道:“岳校尉,不管是宗将军,还是种太尉都对你推崇有加。你战功卓著,朕封赏了你。可是岳校尉这个治军不严,军营之中拳脚相加,成何体统。” “对军卒要多加管束。知道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