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二章 雅州平乱(五)-《崇祯十三年》
第(2/3)页
“就在这儿等!等他们都死光了我们再进去!派人联络高先生,向他禀报我们的想法,由他决定是否派兵过来增援。”
“那我们的功劳不就出去一半吗?”听口气,老谭有些不乐意。
“啥我们的功劳?世子要我们拿下范家大院,拿下来就有功劳,没拿下啥都没有!东西抢走了也不怕,我们在城外有埋伏,乱民一个都跑不脱!”
白天在雅河之滨,陈有福对朱平槿豪不在乎首级的印象很深。他想了想又对老谭解释道:“世子仁义,他不在乎首级,他在乎我们的伤亡,叫做那个……”
“零伤亡!”老谭迅速补充道。
范家大院距离州衙并不远,因此这里的激烈战斗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州衙后宅的花园里,守御千户所军官和家丁都在轻松地讨论这场战斗的结局。土司大军已经到来,知州和千户大人亲来部署明天的反攻,意味着战局已定。一场个别战斗的结果,无非是内中的一段插曲而已,所以没有人为山岗下的激战担心。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或许城里打得再烂些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按照大明的卫所制度,在地方重要的关隘和城池,独立设置守御千户所,直属于都司或行都司。守御千户所的编制与普通卫所差不多,都是一所五百户,正千户一员,正百户五员,副职若干,外加一个镇抚官。
一个守御千户所,理论上有兵丁一千一百一十二人,但实际有兵三四百的就是一流部队,其余的军户当然成为了各级军官的奴仆或者佃户。家丁一般是军官自己高价豢养的,比起兵丁来说,战斗力高出一个档次。辽东战事频繁,朝廷为了守边固边,也出银子豢养一批家丁。这些家丁并非军官个人所有,而是朝廷的正规部队。他们有个专有名词,叫做“在营家丁”。
州衙后宅的花园不大,花厅更小,只能摆下一桌人,剩下的四桌只好摆在花厅外的园子里。此时黑夜无月,空中阵阵冷风,把花厅里挂的灯笼吹得东摇西晃。五张大桌已经坐满军官家丁,阵阵冷风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情绪,到处一片欢声笑语。
雅州知州王国臣在管家奴仆的簇拥下,出现在耳房门口。李、陈两位副千户连忙上前迎住,众人也离座跪了请安。没有见着阮士奇,李副千户便向王国臣问起千户大人的下落。
王国臣呵呵笑着,诙谐地甩了一下袖袍道:“那吃货不知怎地,临开席了说肚子疼,要上茅房!这儿有贵客,我们不等他。”说完把贺有义介绍给众人,众人连忙亲近一番。
众人坐定,王国臣也不谦让,站起来道:
“贼子数万,寇我雅州。城门洞开,将士们却浴血城垣,死战不退!坚守城中东南一隅竟日,以待胜机!如今世子亲领土司大举来援,千钧一发间转败为胜!真乃千载奇功是也!
我衙里藏有一坛成都府的大曲酒。此酒可不比平常土酒!当年本官打马上任雅州,路过省城,遥拜藩君。王爷念本官郡守边陲,便赏下这一坛好酒来!今日世子领兵救援雅州,可不是应了当年之故事?守城将士劳苦功高,与王府救兵共谱佳话!今晚本官准你们痛饮,明早一同出击。内外夹击之下,贼子不吝齑粉矣!来来来,快快上酒!”
王大人的开席之语不长,调门却很高。短短数言,便把在座将士们的功劳定了性。将士们想到升官进爵,发财大大的,早已是热血上涌。
下人们早将大坛里的酒分作大碗上桌,只有王国臣、贺有义所在的花亭上桌,每人有一个小酒壶。王国臣端起满溢的酒杯道:“请诸位将士满饮此杯,预祝明日旗开大胜!”说完他先干为敬,按照老规矩向外亮了一下杯底。众人心花怒放,齐声应诺,连忙干了。
王国臣见众人也亮了杯底,便大声道:“今晚大家敞开喝!可有一条,不准学你们的千户大人,吃坏了肚子!”
王国臣话音未落,桌上已经有人捂着肚子掐着喉咙倒下了。转眼间,周围倒下了一大片。依旧坐立于席上者,寥寥无几。
王国臣的脸色陡变。他扔下酒杯,对管家道:“灯杆上的三盏灯笼挂起了吗?”
管家回答挂好了,王国臣又对一脸凄然的陈副千户道:“本官文人,不善用兵器,只好请陈大人补刀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