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一章 藩抚勾结(二)-《崇祯十三年》
第(3/3)页
见赵师爷不服,想要开口反驳,李师爷连忙语似连珠,不给他插话的机会。
“何也?一曰其父;二曰其母;三曰其人!
先道这王爷。自王爷给自己在王府北边修了行宫别院,便日日花天酒地。小生打听得知,王爷足不出府,这花销却丝毫不少。锦绣罗绮(QI)、山珍海味、华堂秀户、花木鱼鸟,还有漂亮女人,样样都要化银子,一年少说也要十几万两!再道这王妃。蜀地皆知这王府实际管事的是王妃,最会敲骨吸髓,王庄租子收到七成五。小生看他俩是绝配,一个挣钱,一个花钱!”
八卦的事情总有人喜欢听,旁边已经有人笑出声来了。李师爷不受任何干扰,继续条理清晰地向廖大亨禀明自己判断的依据:
“灌区十一个县的土地,王府已占了七成,官、军两成,民只有一成。可王府仍然贪得无厌。献贼未退,王妃就急着在金堂县收投献捞钱。她不捞钱,王府再大,也禁不住王爷这般折腾法!
最后道这世子,学生以为,他此番雅州之行,便是奉王妃之命,去走私茶马,广收田土投献的!”
赵师爷终于插进一句话反驳道:“李先生又如何得知?”
李师爷微笑着,藏着一丝不屑:
“赵老前辈,学生请问:如果你是佃农之家,主家收你七成五租子,你还剩几成?”
“只剩两成五。”
“正确!”李师爷肯定道,然后继续发问:
“如果有人出佃田土,只收你五成租子,其余赋税一样没有,你去还是不去?”
“当然要去。五成跟七成五,相差何其大也。”
“正确!”李师爷一步步把赵老前辈引入陷阱。
“可你走了,原来那东家的田土佃给谁呢?”
“以天下之大,哪里没有种田的人?”
“赵老前辈,这回您可错了!仁寿县就没有种田的人!你原来的东家无奈之下,只好把田土投献给您现在的东家,也就是王府!
王府不交税赋,只要把田租降下来,天下除了皇爷,谁也不敢和他们争!所以,别看现在王府闹得凶,其实正在欢笑呢。若是蜀地乱上三年,学生担保,这蜀地之田土尽归王府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