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二章 藩抚勾结(三)-《崇祯十三年》
第(2/3)页
“杀!”数百骑兵带着沉重的马蹄声,突然从城门洞里冲出来,通过南门大桥,直朝大路上的人群扑去。马匹撞翻了简陋的窝棚,把衣衫褴褛的乱民践踏在铁蹄之下;马刀划开了黝黑的皮肤,将横七竖八的尸体遗弃在大路两旁。
骑兵冲开乱民,并不作片刻停留,而是沿着城南的大路向南直奔而去。
成都府的四门外都有一条笔直宽阔的大路。城东龙泉路曰迎晖,城南双流路曰中和,西门郫路曰清远,北门新都路曰大安。
骑兵沿着中和大路直行,前进速度很快,在杀散几波挡路的乱民后,他们远远望见了双流县的城墙。
双流县古称广都县,因避隋炀帝杨广的名讳,才改成现称。
《淮南子》中有一著名神话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据后世某些著名专家考证,这天柱倾折的地方就在广都,即双流县。顺着双流县的天柱一直往上爬,理论上就有机会当神仙。只是双流县除了几座矮小的山丘,那直插天际的天柱山在哪儿,谁也没见过。
双流县的城门同样紧闭。骑兵队伍并不进城,他们从东面绕过县城,踏上了前往仁寿县的大道。西边不远处还有一条向南的大道,那是通往新津、彭山两县的。
朱平槿昨夜早早睡下了。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路途奔波,他觉得身体疲惫不堪。成都府就在眼前,两个时辰就可以回去,但是他现在还不能。在回去之前,先得把最后一件大事情了结。
清晨晨曦初现,朱平槿便早早起了床。他吩咐了李四贤些许事情,便出了王庄来到军营。军营就简单扎在王庄的四周,以庄子周围的小河为凭借。朱平槿出来时,大军刚刚吃了早饭,正在进行出发前的准备。
贺有义和刘红婷拟订的作战计划,是一个合围式的清剿计划。清剿区域分作两块,以岷江内江为界,一东一西。
东边北到成都府南二十里,东到龙泉山;西边北到双流县城,西到金马河。金马河也是岷江内江的一支,在都江堰分流出来。
动用的兵力,西边是一半骑兵,加三、六两连;东边是另外一半骑兵,加一、二连(欠一排)两连。
清剿战术是步兵两翼穿插前出,尔后将乱民向中间赶。骑兵拉开成梳状,由南向北梳一遍。然后再掉过头来,由北向南再梳一遍。由于中间地带一马平川,又有河流分割,乱民只要被这张大网兜住,便很难逃掉。土司步兵和王府护卫留守王庄,并于空旷处开设俘虏营。
整个清剿行动花费的时间,预计为三天。
通过作战计划可以看出,对即将开始的清剿行动,两个参谋长都信心十足,但是朱平槿却在心里感叹兵力严重不足。
包抄的两翼,展开长达四五十里。两个连就算拉伸成单薄的一层,每里正面也不过只有六七人。如果说这是一张大网,那就是一张处处漏风的大网!
朱平槿还有一个担心,如果乱民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很可能转身反扑。就凭部队现在的布势,难以结阵对抗。让朱平槿稍微安心的是,因为有土司骑兵南北扫荡,大些的乱民集团可能会被提前打散、消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