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章 高台大戏(六)-《崇祯十三年》
第(2/3)页
喊是喊不赢了,陈怀年的锦囊妙计也不是处处显灵。陈怀贵心里认了输。再跟官军斗声音,恐怕等不了一刻,队伍就全垮了。
“跟着老子冲!不冲者死!”陈怀贵亮出了大刀。
这句话既是喊给手下听的,也是说给陈怀贵自己听的。他当土匪二十几年,知道在短兵相接这一刻最危险。谁能在电光火石那一瞬间,敢于以命相搏,谁往往就是最后的胜利者;谁要是有丝毫的犹豫胆怯,谁就是别人的刀下之鬼!
三当家陈怀贵坚定了自己的必死信念。他大吼一声:“老子来身先士卒!”
几个亲兵费力地刨开挡路的手下,让陈怀贵冲到了队伍前列。可就在此时,一声稚嫩的带着哭泣的童声再次击碎了陈怀贵的决心:
“三叔!四叔!你们再不投降,官府就要砍我脑壳!”
“我们被官兵包围了!”不知是谁在后队惊慌失措叫喊。马蹄声隆隆,仿佛印证了喊声不虚。
“跑啊!”潘狗屎见到机会,扔了碍事的柴刀,飞快冲出队伍,撒腿向护商队跑去。只是那沉重的粮袋,还是牢牢斜跨在他的肩头,一点没舍得丢弃。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便是这样:有了一个人带头,其余的人都哭着喊着要跟去,结果就变得不可收拾。社会学家解释道,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个人行为具有普遍的从众性。榜样的力量之所以无穷,正是因为这一点。
潘狗屎便是那个榜样。他在众目睽睽之中脱阵而逃,几千土匪瞬间炸锅,向四面八方乱跑。可是,护商队右翼的二、三两连已经从左翼迂回包抄过来。前面和左面是长矛如林,后面是铁蹄滚滚,右边是滔滔江水,整整一个铁壁合围,哪里能够跑出去?
宋振宗见土匪炸锅,知道自己赢了。他长出一口气,命令一线的各连紧守战线。二连和三连之间放开一个缺口,让弃械投降的土匪从缺口穿过,由六连押送到江边圈起来。
陈怀贵呆立原地,身边只剩几个亲兵。
“败了!败了!”他喃喃自语。少年时便跟着族兄落草,二十几年的土匪生涯,转眼间就这样结束了。两天前他还意气风发地谈论成都府的婆娘,现在已成黄粱一梦。
“三哥,我们降了吧!”老四陈怀金的声音急促传来。
“要降你们降。我们陈村全完了。老子一家子全在陈村,老子不想一个人活着世上!”
“陈村咋完了?三哥你咋知道?”
“刚才老子一直在听,是否有陈村的人招降,结果一个没听见。官兵既然打下了陈村,怎么可能不带人出来招降?只有一种可能,我们陈村死光了。”
“那侄儿怎么办?”
“二哥没死,官兵还会留着侄儿继续招降。”陈怀贵苦涩地笑了笑,把锋利的刀刃横在了勃颈上,“兄弟,快过去吧,你老婆娃儿又在喊你了。兄弟,我们下辈子见了!”
牛角寨土匪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在朱平槿与战场上的所有军官、士兵和乡绅百姓亲眼目睹下,以出乎预料的方式突然崩溃了。
土匪们没有射出一箭,没有砍出一刀,在己方军心动摇和官兵军事压迫的双重挤压下,按照朱平槿设计的方式放下了武器。
三当家陈怀贵和几个死忠的亲兵自刎而死,老四陈怀金率部投降。官兵在欢呼,土匪在沮丧,观战团在震惊,而亲友团已经提着一桶桶煮好的米饭,热烈欢迎平安归来的金不换。
在朱平槿的前世,四川和湘鄂西是建国初期土匪最为猖獗的地区。剿匪斗争持续多年,曾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彻底清剿盘踞于深山老林中的土匪,解放军曾经开展过声势浩大的“喊话运动”,利用土匪的亲属在匪巣下喊话,分化和动摇土匪,取得过巨大的成效。朱平槿在四川S委D校中学习过这段历史,也在成都茶馆中听说书的摆过龙门阵,于是有样学样,拿来现炒现卖,效果还真不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