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正面传闻一,世子聪明好学、博闻强记,学识渊博,礼贤下士,有献王遗风,与他窝囊死掉的爹毫无二致;正面传闻二,世子仁义贤明,在王庄减赋免税,优待鳏寡孤老,蜀民争相投入王庄,甘愿为之效死。 负面传闻一,世子上有悍母,内有悍妻。蜀王妃和未婚妻的性情都十分彪悍,也十分能干,极善敛财;负面传闻二,也是最离谱最耸人的传闻,是世子贪财好色,强夺民田,又与土司勾结,有不臣之心! 对于不臣之心的传闻,刘之勃只是付之一笑。四川官军云集,又有众多土司之兵。蜀王府仅有一个护卫几千人,造反不过是以卵击石。 好色就更加离谱,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还是绒毛般的胡子,他能好色成哪样?只怕藩王好色,皇帝还喜欢些! 可对于其他传闻,刘之勃就没有轻易否定。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藩王中的奇葩也不少,难保这位蜀世子就不是其中之一。比如蜀王府阴盛阳衰一项,刘之勃就认为很有可能。 原来在京师,他便亲耳听见巴县籍的大学士王应熊讲过,蜀地的女人勤快能干,挣钱往往不少于家中男人,因此家中地位不低,能与男人一桌吃饭,即便是家中来了外客也是如此——这在北地简直很难想象。北地一家人吃饭,男人上火炕,女人躲厨房。 另外蜀王府贪财一项也不能否认。蜀王府号称天下最富,据有百万膏腴之地,两百年来还一直传闻蜀王府有金银密炼之法。既有金银密炼之法,又不肯与天子和百姓共享,这不是贪财是什么? 世子博学多才一项,刘之勃更不敢轻易否定。自献王获太祖皇帝亲口嘉许为“蜀秀才”之后,天下的读书人就不敢小觑蜀王府。天下皆知,蜀王府与其他王府家风迥异,极为重视宗室教育,府中文人雅士聚集,号称蜀地文风之源。 收集了这些传闻,刘之勃便将蜀王府扔到了一边。他主要的工作对象,不是王府,而是巡抚三司府县的官员们。但是到了成都,他又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了这位蜀世子身上,起因只是一顿酒宴。 刘之勃刚入成都,就有很多消息灵通的官员送来各种孝敬,孝敬的主要品种当然是银子。可除了大家都有的年例公使钱,其余的东西刘之勃统统拒收。他一向以清介自诩,从京师到成都,一路上民生之艰难,给他留下了很深的记忆。拿了孝敬,无异于对百姓敲骨吸髓! 可孝敬不收,但廖大亨与三司主官等同僚的接风洗尘,他却不可能回绝。酒酣耳热之际,廖大亨等人对世子赞不绝口,布政使、按察使两位大人随声附和。参政陈其赤竟公然宣称,世子乃蜀地不世之明主! 酒席上的种种,让刘之勃敏锐地感觉到,这个蜀世子不简单。他的触手,已经伸到了四川官府的最高衙门——二台三司;他的影响,已经遍及四川一省的方方面面。如果月前朱平槿只是刘之勃预防的对象之一。那么因为这顿酒宴,现在朱平槿已经进入了刘之勃的重点监控名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