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一章 行营奏对(一)-《崇祯十三年》


    第(2/3)页

    按照朱平槿的逻辑,没有土地,就没有王庄;没有王庄,也就很难建立护庄队。而护庄队的建设,正在成为他军事力量的基石。所以土地投献出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朱平槿的宏观战略。

    年初,朱平槿在雅州平乱后,曾经就即将推行的土地投献向洪其惠问策,两人在城楼上做了一番长谈。

    洪其惠当时分析道,缙绅地主是享有特权的读书人,庶民地主和自耕农是平民,读书人大搞权贵经济,侵害庶民地主和自耕农的利益,因此与平民之间有激烈的矛盾。因此,洪其惠建议朱平槿,把收受投献的重点目标放在庶民地主和自耕农身上。通过藩王、官府与平民 联手,共同挤兑士绅地主。一面用王府的一成投献和五成租子来压低士绅的收取标准。如果士绅收取过高,那么投献者和佃户就可能转投王府;另一方面通过王府收取投献,减少庶民地主和自耕农存在的数量,官府为了完成税收的考成指标,将被迫把征税的矛头对准士绅。这样一来,官府与士绅之间的矛盾势必激化,他们之间的利益联盟也就自然解体。

    应该说,当时洪其惠的分析是到位的,建议是精准的。更为关键的是,他的建议符合朱平槿的政治谋划。因此朱平槿立即采纳了洪其惠的建议,并且对洪其惠委以重任。

    作为统治阶级的朱平槿,从自身长远利益出发,当然推崇阶级调和主义,力图缓和蜀地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为必将到来的大规模长期战争提供一个稳固的战场后方。

    后方不能因此乱起来,这是朱平槿的底线。所以朱平槿在实践操作中,力图通过广泛的宣传,借助巡抚衙门的暗中助力,通过向庶民地主和自耕农展示实实在在的好处,来吸引他们主动将土地投献王府,然后王府收取一成的投献费。这种做法,这实际上就是朱平槿的前世,大单位收小单位和个体户挂靠费的套路。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套操作手法的实际效果远低于预期。因为从根本上来说,不管阶级革命还是阶级调和,都是一种利益重新分配,都是既得利益阶层对利益的让渡或者放弃。拿钱容易出钱难,人之常情,在利益面前人人都是现实的。朱平槿想当然地以为,只要王府在各地的投献机构一开张,当地的中小地主就会手捏地契,一窝蜂用来投献,而士绅们只能站一旁干瞪眼。朱平槿忘了,他收取投献,压低租子,实际上就是对士绅们既有秩序的一种宣战。士绅们的切身利益受到威胁,他们可不会因为朱平槿是蜀王世子就听天由命。他们是人,他们也会反抗。只是他们的反抗,还局限在法律和秩序的范围内,还没有达到李自成、张献忠的激烈程度!

    ……

    流贼土匪屠仁寿和彭山,给及时赶到的朱平槿留下了一张白纸。他可以在上面任意挥毫,大肆圈占。

    雅州骤起乱民,士绅势力大为消弱。洪其惠、傅元修等生员带头投献王府,又有知州王国成公开配合,故而在雅州收获颇丰。

    汉州是崇祯十年闯贼围成都时的重灾区,士绅力量较弱,又是成都府的近郊。陶先圣利用护商队的赫赫军威和优厚待遇,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当朱平槿将这套投献减租政策推广到邛州、眉州、绵州、简州、资州、嘉定州等地,便开始受到了当地士绅的激烈抵制。

    抵制的招数花样百出,各有不同。

    井研县的礼部左侍郎、东阁大学士陈演一家是软磨的代表。

    仁寿县分田分地轰轰烈烈,南边咫尺之遥的井研县却鸦雀无声。陈演家对于仁寿县的动作,假装没看见。他一面与仁寿织造局大做生意销售棉花,一面外松内紧,把全县的百姓压得死死的,宛如一滩死水。献贼过境时,井研也有难民逃到仁寿。这些人如同其他难民一样,也在仁寿分了田。李崇文曾利用井研难民返乡探亲之机,通过他们的嘴巴宣传仁寿县的土地政策,结果却自讨苦吃:井研县的无地佃户纷纷逃往仁寿,预料中的中小地主投献却为数寥寥。而仁寿的土地已经分配完毕,根本没有多余的土地分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