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秋收季节的流民本来就少,而且最近城外的流民多被王府组织到了金堂县、双流县、新津县和彭山县等靠近岷江和沱江的渡口城市,等待船运泸州。这样一来,连东门人市里也变得空空荡荡。这些将主不敢到王府和士绅的庄田里去撒野,只好回来向都司衙门叫苦,报了个“军士逃籍、查无踪迹”就算了事。 卫所士卒不足为虑。但没有什么安全感的朱平槿两口子仍然采取了极为谨慎的应对手段。情通局在成都东北角的昭忠祠附近设了一个永久观察点,从此处可以全程监控北较场的练兵调动情况。朱平槿还决定,一旦下批护商队士兵练成,立即再往王府悄悄调动几百人。 …… 外部形势总体可控,内部形势更是一片大好。真正值得大书特书的好消息仍然是农业丰收。 以前预估,今年蜀王府的秋粮收成约为一百五十万石。但等罗雨虹送来初步汇总表,朱平槿大吃一惊。因为各地王庄报上来的数字总和,竟然比他预估数高了整整三成,已经达到了二百万石(注一)! 各地王庄报的数字,最后都要变成实实在在的粮食交上来,所以这个数字只会低不会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统计出了问题?他老婆一语道破玄机。原因三样: 原有土地面积登记不实; 通过开荒扩大了耕地面积; 旱作高产作物的逐渐推广。 他老婆举仁寿为例,给他讲了今秋农业大幅增产的缘由。 土地面积登记不实,实际上就是隐田(注二)。隐匿田土逃税,是隐田的主要原因。但地瘠折亩,以种子数折亩,或者估产数折亩,也会因为折算偏差而产生隐田。仁寿县官方登记了二十八万亩田地,但隐田到底有多少?没有精确测量谁也不知道,但肯定存在大量的隐田。 如李崇文的同学郭世喻家在龙泉山西边有田九百一十六亩水田。王府代他耕种,皮六骨四,即变相投献。最近郭家庄收了谷子,发现单产偏高,便拿弓尺对田地面积进行了测量。一测才发现,郭家的田土实有一千三百二十七亩,比官府登记的面积多了三分之一强!像郭家这种隐匿田土逃匿税收的做法,在大明很普遍。按田亩数征税可以隐田漏税,但按实物征收立刻原形毕露。 开荒方面,也是仁寿县最早搞,效果最好。到目前,仁寿一县估计已经开了十万亩。 荒地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熟地,一种是生地,两者开垦的成本和难度相差很大。熟地俗称抛荒地。以前种过庄稼,后来人走了,隔几年地便抛荒了。这种地因为平整过,沟渠池塘等基础设施还在,只要将地面的灌木杂草除去,再翻整一遍,便可以下种耕作。 生地不一样,一切都要从头来。仁寿县的浅丘深丘存在大量未开发的生地。因为远离河流,也没有池塘水窖等储存雨水的基础设施,这些宝贵的土地荒废了不知多少年。此外,生地开荒还要砍树、挖蔸、清石、整地、保坎,工作量非常大。一旦遭遇野兽袭击,开荒的人还有生命危险。 仁寿开荒的经验表明,开荒难度很大,但仍大有可为。关键有两点,一是政策,二是组织。 要通过政策,让农民开荒有利可图。李崇文原定开荒地两年免租的政策。罗雨虹第二次到仁寿,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开荒地三年只收一半租子的规定,即所谓的“两免三减半”。新政实施后,庄户们开荒热情再度空前高涨。到处都可见农民在砍树烧荒,天空烟焰弥漫,好像一场森林大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