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此番蜀王之死,朝廷理当派出钦差主持丧葬典仪。可不知怎地,皇帝不仅点了黄锦为正使,又点了李存良为副使。开始,黄锦还不明白皇帝的心思,直到离京陛辞,皇帝简短的几句话,才让黄锦恍然大悟:朝廷一文钱都没有,李存良这个皇亲国戚可以代表皇帝向蜀藩解说一二,省得天下宗藩“怨望朝廷”。 “锦衣卫是皇帝亲军,自己管不着。”黄锦在心里安慰自己,“他们愿查则查。如不愿查,自己到南京就任后,将张继孟的血书往朝廷一寄,自己也算不辱使命!” …… 一行人马从威凤山的山顶上下来。不多时,便有蜀抚标营的快马前来接住,禀报说四川巡抚廖大亨已率四川文武在前方三里处迎候。 黄锦面无表情,在车中捋捋花白长须,问道:“蜀藩世子可曾出城迎旨?” “这……末将未曾看见王府车驾。” “天子有他与百官之旨意。他不出城迎旨,难道要本官到他承运殿再去宣一回旨不成(注四)!” “就是!一个藩王也太托大些!我等好歹有圣命在身!”年轻气盛的李存良怄气道。 朝廷制度,天子之旨,藩王在王府门前跪迎即可,谙熟礼仪的南京礼部尚书黄锦当然清楚这一点。他的挑拨离间之计已售,于是假意劝慰道:“李大人!我等不管他。这些地方藩王皆如此!个个爱财如命,鱼肉乡里;欺凌地方,羞辱命官!郑世子朱翊钟公然在大街上抢劫民女。地方官出来阻拦,竟然遭到王府贱奴殴打!哎!苦天下者,宗蕃是也!” 没料想,黄锦此言一出,李存良立即站到了他的对立面。李存良冷冷抵回去:“宗蕃也有好人,外戚也不都是混蛋!太监也有忠臣,读书人奸佞更多!比如前首辅薛国观……” “好了,李大人无需多言。本官自有分寸!”黄锦知道自己说漏了嘴,触了这少年逆鳞。他偷鸡不成蚀把米,只好挥挥手,让一行人马继续前进。 几里路,马车在平坦的官道上用不到半刻钟。不多时,旌旗两两对望,鼓乐声声震天。黄锦抚衣正冠,正准备下车与廖大亨相见。突然,一大股骑兵像旋风一样,沿着官道飞奔而来。 为首一名少年,素麻衣、麻梁冠,一根竹棍当马鞭。身后旗手,手擎一杆飘扬的蜀字大旗,如同一把利刃,划破了秋日的晨风。 注一:唐肃宗李亨。李亨在李隆基逃难途中,自行于灵武即位,遥尊父亲为太上皇。第二年,李亨收复长安、洛阳。 注二:黄锦,广东饶平人,天启二年登进士,选入翰林院。 注三:孝定皇太后,史中常称李太后,万历皇帝亲妈。在万历皇帝亲政之前,她是大明的实际控制人。正是她重用首辅张居正与太监冯宝,开创了万历朝的新政。 注四:《皇明祖训》中规定,皇帝宣旨藩王,藩王迎至端礼门既可。但由于晚明藩王政治地位急剧下降,藩王出城迎旨的例子比比皆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