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第八营建制中包含三个步兵连。缺额的一个连,到达金堂县后,由汉州护庄大队参战连改编补齐。 双流县护庄大队是最早成立的几个护庄队之一,有老二连的种子,由于承担警卫任务,编制一直较为完整。因为承担火器局的警卫和试射任务,该大队的参战连近水楼台先得月,全是火铳兵。在出发前,他们提光了火器局火铳作最近一个多月的全部产量,到达城外武侯祠旁的南较场后,与振武营中的火铳兵混编,重新编成四个火铳连。其中两连全部使用新式火铳,由双流县护庄大队大队长,碧峰峡老二连的班长邓四维指挥参战。 剩下的两个火铳连和虎蹲炮连则暂留左护卫基地进行训练,等待重新装备。 …… 崇祯十四年腊月前七天,年仅十五岁的蜀世子朱平槿和四川巡抚廖大亨领兵从省城成都出发,踏上了出征川北川东的道路。算上年初的雅州、仁寿和彭山之行,这已经是朱平槿年内的第二次率军远征了。然而两次出征,情况已经天壤之别。 年初他只有毫无战斗经验的不足四百草标兵和十几名护卫,主战兵器是竹枪。战斗主力只好依赖朱平槿费尽心机换来的天全土司兵。 现在他却拥有三个团部,第一、三、四、五、八、十营及杂谷营共七个步兵营,第一骑兵营第一连、天全第二骑兵营、董卜第三骑兵营和警卫营两个警卫骑兵连共两个骑兵营和三个骑兵连、一个炮兵营共十二门大炮、一个辎重营,一个水军营的主力部队,成都府、汉州、潼川、雅州、顺庆府等地约三十个护庄队参战连,共计约一万三千人的精锐部队。这些部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摔打锤炼,培养出了对大明和百姓的忠诚、对蜀王府和朱平槿的信赖,对胜利和荣誉的渴望。他们面对数量远多于自己的土暴子,并没有胆怯和畏缩,相反却斗志昂扬、信心百倍。 咚——咚咚咚!一长三短的步鼓声,按照人脉息的节奏,敲响着护国军大规模、成建制进军川北的步伐。 当他们的身影终于出现在成都北门城门洞里时,城外大道两侧等待许久的百姓顿时沸腾了。一个骑着小马披着红甲的小胖子,手持一支号管弯曲的军号,军号下垂着一面红色的蜀字燕尾旗,踱马小跑而出。当他穿出城门洞,立即叉腰昂头,扬起军号,对大街上如海的人潮吹出一段嘹亮的军乐,昭示着大部队的出场。 率先亮相的是当然是护国军的军旗。城东一家绣房的十数位绣娘,不眠不休两昼夜,终于在护国军出征之前绣好了这面军旗。 黑色的旗杆、银亮的矛头;金黄的波浪旗边,猩红的四方旗面,横六尺,直四尺八寸,横直比例五比四。旗面中央用金线绣出八个楷体大字:护国安民、天下太平。持骑手将军旗插入马鞍右侧的皮质旗套,右臂伸直,掌握旗杆。当百姓出现在面前,旗手轻轻摇晃旗杆,让旗面展开。骑手两侧后,还各有威风凛凛的护旗骑兵一名。三人三马,形成一个进攻的三角。 军旗之后出场的,便是蜀世子朱平槿及他的个人旗帜——红地金边、五彩七章、金织蟠龙的“蜀”字长三角旗。世子骑在他的黄骠马上,头戴凤翅镀金盔,金凤展翼欲翔;盔顶一根金枪直立,饰以红樱和画着真武大帝神像的青色盔旗;外罩抹金方领对襟方叶齐腰明甲,衬里是红色蟠龙袖饰的箭袖织金褶皱袍;腰缠白玉革带,左垂藏式宝刀。英姿勃勃,神采飞扬,好一位天家骄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