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用着急。先把马儿休息好。”高荣宣摆摆手,眼睛却一直盯着那群人。眼见一名身着铁甲的将军跃马冲出包围,这时他的马匹却前脚一软,将那名将军从马头上甩了出去。 高荣宣笑赞道:“想不到官军中也有能打的!走,儿郎们,我们再冲杀一回!” …… 冬季水少,西溪河面并不宽,也就二十来丈。 贺桂的两条蜈蚣船并排靠在一起,系泊浮桥,头朝西边,中间两排大桨高高斜指,船头的七斤大炮则指着上游方向。 谭思贵正站在浮桥边上,挥手指挥第四营的士兵快速通过摇摇晃晃的浮桥。许多士兵因为偏头看了眼那长像奇特的蜈蚣船,就被一贯好脾气的营长大声斥骂。 也难怪谭思贵心急。现在廖抚和警卫一连仅以巡抚官威和百余兵力控制着两三千败兵。如果那些败兵营啸甚至哗变,后果将不堪设想。只有尽快接防西溪河北岸大营,控制住局面,然后按照世子的交代将那些残兵败将有秩序地转移到罗渡,这样才能将赵营留精汰粗,纳入护国军的体系。 要渡河的谭思贵心急,奉命保桥的贺桂更心急。刚才有快马通报,一条敌人的火船拒绝投降,正向浮桥撞来。世子给他下的任务死命令,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截住敌人的火船。 可是怎么截?蜈蚣船在下游,火船在上游,中间隔着划不过去的浮桥。 没办法,只有派人下水了!贺桂咬咬牙,征集了五名水性好的志愿者,每人一块木板,两个点燃的陶瓷火罐。敢死队的任务,就是下水游过去,见到敌人火船过来,便把火罐砸到敌船上。他告诉志愿者们,敌船上有大量的火油和火药,扔上去了便要马上离开。一旦慢了,那就是同归于尽! 蜈蚣一号战船的舵把头张诚是敢死队的临时队长,人称王哈儿的王进宝和舵手李大娃都是这次行动的志愿者。 他们肋下夹着一块舵杆限位板,手里抓着一个火罐。火罐是陶瓷做的,上面有盖,外面用很厚的棉花和棉布裹着,免得烫手。他们蹲在离桥一里的岸边,盯着靠左岸行驶的敌人火船。等到敌船到了百步之外,张诚大吼一声:“上!” 随着这声军令,志愿者身后的士兵迅速揭下了他们身上盖的两件棉袄,五个人赤条条地冲进了冰凉刺骨的河水中。 …… 赵 荣贵孤身一人面对围过来的土暴子,身上的铠甲上粘满了自己和敌人的鲜血。他已经失掉了所有的家丁和士兵,也失掉了战马和头盔。他双目充血,步履踉跄。环顾一周,周围全是正在大声嘲笑他的土暴子。赵 荣贵痛苦地咳出一口血痰,艰难地将刀举起,刀面一横,便要向自己的脖颈抹去。 就在此时,他面前的土暴子突然炸了群。接着一排利箭尖啸而至,把他周围的十几个土暴子全部钉死。他自己胸前也中了一箭,好在他有铁甲护身,这一箭也不过是再添一道伤口罢了。 赵 荣贵摇晃着,努力保持身体的平衡。在他最终倒下去时,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从远处传来。在爆炸声中,一名身着护商队红甲,耳朵上吊了支大金环的骑手呼啸而过。 这声爆炸、这身红甲、这支金环,模糊地残留在赵 荣贵的大脑中,成了他此刻最后的记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