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先生,我家公子昨日与人论诗,多饮了几杯。寺僧怕公子玷污佛门清净,不肯开门。小人怕公子冻着,故烦请先生令人叩门,好让我家公子进去……” 那先生微笑着听了,便将一老吏模样的师爷唤到身边。那师爷用小童听不懂的某种方言向先生嘀咕几句,那先生便点点头,示意师爷上前叩门。 听闻门外报出姓名,躲在门后的迎客僧连忙打开一条窄缝。见到不是刚才那醉鬼,便打开了山门,请贵客上山。可迎客僧转眼便见到小童将书生扶着,跟在贵客身后混进了山寺。他不好当着贵客之面强行阻挡,便对小童怒目以待。谁知,迎客僧的两只怒目却撞上了小童的一对白眼。 …… 普圆静院左首的客堂中,一位胖脸大和尚笑容满面,对那仪表不凡的先生敬上一杯香茶。 “听邱施主口音,想必是蜀中人士?” “静昭大师好见识,鄙人正是川人。” “不知邱施主到鄙寺,是上香否,是理佛否,还是游赏玩耍?” “皆不是。学生听闻永福寺茶好水更好,但求一茶而已。” 哦?静昭和尚高兴了。 和尚也是好茶之人,便笑道:“邱施主有佛缘。茶者,与禅最近。静心品茶,便是参禅。鄙寺之茶,都是寺僧自种;鄙寺之水,出自寺中金沙、白沙二泉。是故本寺茶水,不沾半点俗尘之气。不像山下灵隐寺,百姓给佛陀烧个香许个愿,也要趁机捞上几十文的香火钱!” 胖大和尚借着茶与禅,把隔壁邻居灵隐寺公然贬损一番,这把邱施主逗笑了。胖大和尚便问道:“听闻蜀地有位天家贵戚到了杭州,开了一家钱庄。此人好善乐施,在苏杭以船米济民……” “静昭大师过誉了。学生奉蜀世子之命,护送黄尚书赴任南京。到了南京,便把蜀王府长存米发卖,充作汇通钱庄的本金。谁知一到江南,见众生困苦如此……哎呀……也就是一石粮少卖了三五钱银而已……” “哎呀呀!怠慢了邱施主!” 胖大和尚一脸惊讶,连忙合十施礼,“一石米五钱银,十万石便是五万两银!市面上说春荒时粮价要涨到五六两,故而豪绅家都在捂粮不卖。谁知蜀地宗室倒有这份仁爱之心,万里之遥将米运来。运费高昂姑且不论,来了倒比本地价还要少五钱!佛曰,慈悲为怀!蜀世子与邱施主仗义疏财、大爱无私,救度一切众生,此乃南无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之举也!” 邱施主被和尚说得脸红,正要回礼,却听一声门响,客堂闯入一人。 此人身着长大棉袍,腰系一根花锦绦(TAO)带,吊着一块玉佩,湿漉漉的头发用一圈银箍扎好。他定睛一看,正是刚才醉酒的书生。于是便笑问道:“书生还醉否?” 书生躬身施礼,有些不好意思。 “学生冲了凉水澡!已然醒了!贸然闯入,只为谢先生开门之恩。扰了先生与大师雅兴,还请勿怪!” 书生的口音很怪,有些北地的味道,又有些江浙的味道。邱施主听不真切,又挥手让师爷过来翻译。听了他笑道:“无妨,书生既来,便是有缘,大家共饮一壶香茗如何?” …… 这位邱施主,就是重庆巴县秀才,蜀世子朱平槿唯一的亲舅舅邱子贡。 九月下旬,邱子贡率领蜀地三百年来最大的一支船队离开成都,顺江向江南驶去。 在离开成都前,邱子贡与他外甥有两次秘密的深谈。他外甥讲,他这次下江南,有两个基本任务:布点和布仁。至于捞取银子倒是次要又次要的事情。 布点就是把蜀王府的势力扎入江南各府,伺机而动;布仁就是争取人心,为将来的大变局做准备。他外甥还讲,大明亡国之相尽露,作为大明藩王,他无处可逃,也不准备逃。他要举全川之力,来挽救自己、家族和国家的命运。他希望邱子贡作为他的至亲长辈和他最信任的人,把布点布仁乃至将来经营江南的重任挑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