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九十六章 四品大员(三)-《崇祯十三年》


    第(2/3)页

    这次攻占广安,从城里搜出了大量的编排历代皇帝的淫书荒书,连朱平槿和老婆也书上有名。

    近期罗雨虹在送来的书信中夹了一份小册子,说是秦裔在成都市面上买到的。小册子上一个笔名刑天的人说,蜀王府金银满仓、富甲天下,百姓却所得甚微、生活窘迫。只要尽除藩王宗室,百姓自然富庶,天下自然太平。

    罗雨虹在信中道,她有心令秦裔放长线钓大鱼,但是秦裔不听她指挥,让朱平槿自己看着办。因为消息组不能指挥,老婆已经用断了消息组经费的方式来刁难秦裔。她背后的潜台词,朱平槿自然懂得。

    不过连老婆这等政治外行都知道街上的流言飞语杀伤力颇大,朱平槿更是明白。他心里已经想好如何加强舆论管控,就待回到成都,便要亲自部署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然而,廖大亨开口便是“胡、蓝下场”,突然使朱平槿意识到,“胡蓝下场”这不仅仅是廖大亨的心结,也是刘之勃、陈其赤、王国臣、舒国平、贺有义、孙洪等原大明官员与士绅的心结。如果不能建立起一套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国家治理理念,防止胡、蓝之狱的再度上演,那么他不可能从根子上遏制朱明王朝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溃败!

    一粒豆大的汗珠从廖大亨紧绷的盔帽里渗出,缓缓淌过他的额头,又从鼻槽处挂到胡须上。他紧张地在朱平槿脸上捕捉丝毫的变化,希望能洞见到朱平槿的内心。可是,朱平槿这位少年世子,却像一位老僧入定一般,找不到半点天人交战的痕迹。

    这让廖大亨越发的紧张。他知道,今天他的回答,算是捅了老天一个窟窿。胡、蓝之狱,就是大明朝身上一个永不愈合的伤疤,一旦狠心撕开,就会看见里面白森森、血淋淋的骨肉。如果朱平槿记恨于他,那么就算他今天不死,早晚也是抄家灭族的下场。但如果朱平槿现在对他让步,当场许下一张丹书铁券,那么他就能维持目前的合作局面。假以时日,他或许还能在未来的大变局中重新找到新的主子。或许那位新主子只是一位懦弱或者仁善的君主,不像面前这位深不可测。

    ……

    南部县衙后堂的暖阁中,一人静卧于床榻,一人拜伏于地上。

    没有人开口说话,温暖沉闷的空气就像一大团棉絮,紧紧缠绕在身体周围,甩不掉,更离不得。

    少年世子终于开口了。

    “廖公,难道廖公要本世子当场许下一张世袭罔替的丹书铁券不成?”

    “完了!”廖大亨心中一沉,“难道自己的想法被世子洞悉了!”

    “人君膺天命而驭天下。是故,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何谓天命,力也!君天下者为君!无驭天下人之力者妄称人君,自蹈死地尔!”

    少年的话语轻轻的,却像重锤一般在廖大亨的心中锤打;又像一扇千斤铁闸,轰然落在了廖大亨的眼前,堵死了他的非份之想。就在此时,沉寂多时的后院中突然

    传来一阵杀猪般的惨号:

    “杀了我吧!世子!求求您大恩大德,快快赐本官一死!”

    眼见廖大亨脸色苍白,汗珠直滚,双手杵在地上,不停地颤抖。朱平槿知道自己赤裸裸的威胁起了作用,便将话题回归正题:

    “天下大乱,非干戈无以治乱;非仁德无以平暴。干戈取天下,仁德治天下。国初之时,太祖兴胡、蓝大狱,或许有不得已之苦衷。吾等妄议之,有违子孙人臣之道!蓝玉,献王岳丈,亦吾之祖宗。如今留奉蜀王府端礼门,一年四时都有祭祀。吾等子孙人臣宜学献王,既守臣节,亦全孝道!”

    “世子所言极是,老夫今日失言了!”

    “廖公不必自责!”

    朱平槿将廖大亨叫起,待他入座,又将话头扭转:“胡蓝之狱,太祖可为,吾等子孙却不可为。昔者太公说文王,曰仁、德、义、道,文王允哉。本世子曾与舒师傅手书四字,敢问廖公知否?”

    “天下为公!舒师傅逢人便夸赞世子,有先圣之志……臣也曾耳闻!此四字出自《礼记  礼运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