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一十九章 援兵在哪(一)-《崇祯十三年》


    第(2/3)页

    “援军上来了!”士兵们突然叫喊着,传递着好消息。金城寨的山脚下和城头上,笑声和欢呼声响彻了平静的山谷。

    ……

    崇祯十五年正月二十九日下午,特遣支队的先头部队十营二连和新政坝派出的部队南部县大队二中队、四中队和警卫营两个排在董卜第三骑兵营的支援下,开到了金城寨,受到了金城寨军民的热情欢迎。

    特遣支队指挥官冯如豹决定在金城寨休整一日,为部队补给,同时也等待后继的部队开来。特遣支队的后面三个连因为及时调整了行军路线,距离前锋十营二连不过一日脚程。

    这一日,在广安城南渠江边的罗渡,谭思贵以第三团团部指挥护国军第四、五、十四、十五、十六共计五个步兵营及炮、工、辎部队约七千余人,由罗渡出动,经营山向金城寨开进。

    到达金城寨后,该部主力四个营将在谭思贵的继续指挥下,尾随冯如豹的先遣支队向铜城寨地区攻击前进,解贾登联部之围。完成此任务后,他们将继续向恩阳和巴州前进,与巴州之王祥部汇合。

    第五营在到达金城寨后,径直向渔溪场西南方向的千佛场前进。预计他们将作为贺仇寇第五团的后尾部队,加入到王省吾第十八营和副将刘镇藩向渔溪场的进攻中去。

    贺仇寇和刘镇藩的任务和目标与谭思贵大同小异。他们要先解渔溪场马乾、张奏凯之围,然后作为铁钳的另一个牙口,与谭思贵合击恩阳和巴州地区的土贼。

    这一日,新任第三营营长,在长平山被射瞎左眼的原三营一连一排排长戴东壁,率三营离开渠江边的营垒,取捷径向巴山中的一个重要交汇口——大、小通江与巴河的汇流处,隶属巴州的江口镇开去。他们行军队形的前方和两侧,是第二骑兵营散开的斥候线;之后,则是孙德仁蓬州护庄大队的三个中队和一些辅助部队。

    这次行动的目标,就是拿下江口镇,驱逐据说盘踞在那里的土暴子争天王袁韬,并在巴山深处打下一根钉子。因为信息传递速度的缓慢,他们还不知道江口镇已经被世子朱平槿确定为新设的平昌县县治。在未来,平昌县将与巴州一起,成为控制巴河沿岸的两大军事基地。

    新组建的一支部队,即由杂谷营改编的第十七营,由于坚决要求上前线,最后顶替了原定的第八营,担任了戍守巴河和巴山边缘的任务。而第八营,在向渠县护庄大队移交防务后,前出到三汇镇。

    这一日,据守渔溪场和铜城寨的楚军张奏凯部、贾登联部继续与源源不断涌来的土暴子进行着惨烈的战斗。当日,张、贾二部均派出死士向后方求援。其中从渔溪场送出来的求援信,由四川兵备副使马乾以血书写,内有“职盼援军,急若星火”一语。

    这一日,从达州出发向北追击黄鹞子景可勤的副将丁显爵,终于与景可勤交上了手。

    在东乡县以北州河的支流——后河边的一个小镇上,走投无路的黄鹞子主动设伏进攻,而中伏的丁显爵则死战不退。双方从中午开打,直至天黑才各自收兵。丁显爵占领了战场,因此他有资格宣称自己是胜利者。

    然而丁显爵当时不知道,他真正的胜利,来自于匪首景可勤本人的受伤,更来自于景可勤一伙匪帮的元气大伤。

    数月后真相大白,当日交战中,景可勤被流矢射中小腹,虽然有绵甲阻挡,伤得不重,但随后就发生了伤口感染,一月后死在川陕边界荒山野岭中。景可勤死后,他手下的大将互相攻杀,结果是几败俱伤,从此这股土暴子分崩离析,再也没有以黄鹞子名号出现在战场上。

    丁显爵的死战不退,也让他麾下的官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重庆、邻水和达州补充的约千五新兵,在惨烈的战斗中多次溃散,又多次被他手下的老兵重新赶上战场。战斗结束后,无论新兵老兵,几乎人人带伤。无力再战的丁显爵只得退回东乡,能自己走回东乡县的人已不足八百之数。

    ……

    对于正月二十九日当天川北前线的战况,朱平槿自然一无所知,但他和廖大亨根据已经掌握的情报判断,张奏凯和贾登联两部的形势已经异常严峻。而两部相比,又以张部形势更为困难。张部的兵力人数略少于贾部,距离后方基地更远,其所在的渔溪场地形不利等等因素,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张奏凯部对阵的土暴子,兵力和素质都高于贾登联部。

    军事情报局判断,围攻马乾、张奏凯部的土暴子有震天王白蛟龙、行十万呼九思、夺食王王友进、整齐王张显四家土暴子;围攻贾登联部的土暴子有顺虎混天星梁时政和马超两家土暴子;围攻巴州王祥的土暴子有不知姓名的闯食王等几股,南江和通江两地是整齐王张显、争天王袁韬所属外围土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