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三十八章 后备干部-《崇祯十三年》


    第(2/3)页

    持东进观点的人主要是雅州出来的干部和蜀地的宗室,如洪其惠、程翔凤、曹三泰等人和宗室中的内江王。

    雅州出来的干部认为,东出夔门,顺江而下,占领富庶的湖广、江西和南直,凭借长江之险和江南之富与闯献或鞑子争夺天下,可立于不败之地。

    内江王朱至沂则认为,只要占领南京,就赢得了正位大宝的绝对资格,而太祖高皇帝当年就是这样夺取的天下。

    他们还认为,东进可以为四川的工商界提供巨大的投资空间,让蜀王府、宗室和四川士绅百姓获得巨额财富,让护国安民的政治理想用银子和粮食包裹起来,增强其号召力和凝聚力。

    因为东进主要依靠长江水道,所以主张东进这一派称为江派。

    持北上观点的人主要有秦人宋氏兄弟、田骞以及曾在秦地任官的王府右长史郑安民等人。

    他们认为:秦地,民风剽悍;秦军,天下劲兵。陕北一撮流寇,竟然能撼动大明江山。这与秦人善战轻死、多马善走有很大的关系。

    他们还认为,从四川地理的特点和蜀地争夺的历史上看,蜀、汉不可分离,欲守蜀,必守汉。凡攻蜀,只有两条路,一条在北,即汉中和陇右;另一条在东,即夔门。

    秦地乃闯献诸贼之老巢,如今肆虐巴山的土暴子便是秦贼余脉。如果闯献之一重占秦地,巴山土暴子势必死灰复燃,对四川构成致命威胁。所以,与其那时被迫起大军与闯献和土暴子争夺汉中、陇右两地,不如早些准备,尽快先敌占领。

    因为北上主要依靠快速机动的骑兵,所以主张北上的这一派称为马派。

    持南下观点的人主要有贺有义等部分干部。

    他们认为,秦地,是流贼土贼的老巢,向北要与贼人硬碰硬,这是四川的人力物力难以长期承受的;湖广、南直,既是天下的财富重地,又是朝廷的政治中心之一,向东要侵占朝廷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一定会与朝廷发生正面冲突,这样会损伤世子统一天下的合法性和正统性。

    向南则不然。

    贵州、云南、广西和广东四省,都是朝廷眼中的荒蛮烟瘴之地,力量十分空虚。云南只有沐王府、广西只有靖江王府,且都是郡王一级,两广则王府全无。

    “先南后北,南占北打”的战略思路在蜀地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一个“四川填泸州”,为蜀王府布局全川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如果把这一战略思路放大到全国范围,那么可以迅速攫取四省之利,为进取天下做好准备。

    因为主张南下最坚决的贺有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叫做“向大海进军”,所以主张南下的这一派自称海派。

    江、马、海三派之争,无疑会影响到蜀王府高干们的人事格局。

    孙洪出仕蜀王府之前,既无功名,也无家世背景。他很清楚,他与其他王府高官相比,他是最弱势的。

    贺家是世代将门,贺家将撑起了护国军的半边天;

    舒家是世代书香,还有舒师傅这样地位尊隆的世子傅;

    高家是有兵有钱还有地盘的土司;

    洪家和程家的背后站着雅州士绅,而雅州是蜀王府的财赋重地。

    他甚至不能与郑安民、宋氏兄弟和李崇文相比。

    郑安民是正经的蜀王府右长史,宋氏兄弟有官身,连李崇文也有功名的。而他,只是一名没有功名官身的普通读书人。世子对他只有恩,没有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