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靠着他哥的一把力气和一身武艺,两兄弟才吃上了饱饭。不久之后,当他哥听说毛大帅的养子孔有德来到登州建营招兵,欣喜若狂地领着他再次成了官军。 然而好日子转瞬即逝。 山东官绅非常讨厌这些从辽东逃来的流民,山东兵与辽东兵也时有冲突。辽东兵北援关宁走到吴桥,孔有德和老兄弟们终于不堪凌辱,举行兵变,转身杀回了登州,将那些个狗官一锅端了。朝廷慌了神,连忙派出东江军的死敌关宁铁骑来镇压。 不久后,登州城破。他哥据说惨死在了登州水城的墙上,而渐渐长大的他再次跳海,侥幸逃生。当他重新获救,他们这些辽东遗民在山东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山东呆不下去了。于是宋浩靠着沿途打短工,西跨运河流落到了河南,最后在汝宁府新蔡县某个庄子落了脚。 在这里,宋浩又过上了几天舒心日子。那庄子里有个姑娘喜欢上了高大英俊老实本分的他,两人很快便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姑娘的家人开始并不同意这门亲事,因为他的身份和来历都不明,怕将来惹出个事端。姑娘寻死觅活,她家人只好让了步,但条件是要他入赘。 入赘就入赘吧,有一个家比什么都好。然而,命运再次作弄了宋浩。幸福始终无缘,苦难永远相伴。 先是连年的大旱让村民的生活一落千丈,继而瘟疫袭城,让庄里人死了一半,包括他即将拜天地入洞房的心上人。再后来,进剿闯贼的官军在项城大败,四散的官军和流贼一样到处抢劫。庄里人不堪官军和流贼的轮番劫掠,与其他几个庄子相约组成乡民队自保。但人心不齐、军纪涣散的乡兵哪是官军和流贼的对手?转眼间队伍死了一多半,几个庄子都烧成了白地。 家又没了,宋浩只好继续向南流浪,身后跟着几个庄子里剩下的所有人。 从河南新蔡走到湖广麻城,宋浩和乡亲们断了粮,全部变成了乞丐。就在他们行将饿死之际,麻城的官府和士绅突然大发慈悲,每人发了几个麦饼,又给了他们几袋粮食。 大善人说,留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要得救只能向西走,一直走到夷陵。 于是宋浩只好将信将疑地领着剩下的乡亲上了路。到了荆州,他们终于汇入了西去的洪流。 这时,宋浩和乡亲们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得救,是蜀地的小王在招揽流民入川垦荒,而湖广的官府为了减少本地流民数量,都在想方设法地将流民送走。和善些的地方用麦饼,凶恶点的地方用刀枪! 大人的话如何回答呢?宋浩想。 说自己很小时便是毛大帅手下的辽兵,吃了亲爹的肉,长大了参加过登州之变,去年还亲手杀了几名官军? 宋浩面对上官问话,本能地撒了谎。他只说自己河南的农民,被官军抓过夫,当过几天辅兵。 或许宋浩的一口河南话很逼真,或许是他的名字取得好,又或许村里人替他做了保,总之大人是一眼看上了他。他加入保安队的第一天,便当了管着几百流民的保安队长。当然,这几百流民中的大多数,依旧是他原来的河南乡亲。 不过,宋浩的保安队长也并非没有含金量。在当天入伍的上千新兵中,只有一人与他同样当上了队长。 那人的个子虽不高,但两眼有神,关节粗大,且随身带着一口宝刀,一看便知是长期练武之人。那人随后的当众演武更证明他确非泛泛之辈: 三个人轮流向他扔石头泥块,他总能一一躲开,或者用刀格开。据他本人吹嘘,不要说扔石头土块,就算是向他泼水,他也能滴水不沾! 除了这两人,其他的新兵就没那么好运了。就算他们当过官军,也只当了个副队长或者小队长,或者干脆就留在夷陵操练,没能被委以重任。 …… “浩娃子!” 宋浩正想着心事,有个沙哑的声音从他脚下的队伍中传来。宋浩一听这声音便知是谁。他立即放低手中竹枪,恭敬地朝来声方向喊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