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八十章 血肉高地(二)-《崇祯十三年》


    第(2/3)页

    听到王文彪投贼,朱平槿大吃一惊。

    嘴巴大张,尤不自知。

    ……

    谭思贵性格活跃,但并不是说话随便的人。基于对谭思贵的了解,朱平槿安顿下来后,并没有急于对失利下结论作处罚。他迅速按照熟悉的工作方法展开了真相调查。其主要的工作方式,就是亲自找干部战士谈话。

    第一位谈话的对象是第十四营的副营长兼第一连连长于飞。

    于飞是洪雅县花溪镇人,在王文彪任职洪雅县护庄大队长和第十四营营长期间,都是王文彪的副手。论了解王文彪,非于飞莫属。

    洪雅县花溪镇地处青衣江的支流花溪河左岸,峨眉山的茶采摘下来,就会沿花溪河到达花溪镇,与茶商交易。茶商买茶之后,船运杀青后的鲜茶到青衣江,再上溯到雅州制茶压砖,运往藏地。

    十四营副营长于飞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汉子,身材高大,行动敏捷;双目有神,神态果决,一看就知道不同于寻常百姓。

    干部档案显示,他曾是洪雅县花溪镇附近的茶农(注一),不仅种茶,而且贩茶。因为行事公平,价钱公道,外地来的茶商,都喜欢找上他,所以渐渐成为了当地有名的牙行老板。

    张献忠入四川,各地官府如丧考妣,迭文让各地士绅捐银助饷成立乡兵团练,花溪附近的十里八乡百姓便推举于飞为团练首领。除五蠹蔓延全川,花溪团练大规模集结,数百精壮开进了县城,所以除五蠹洪雅县也闹过,但很快便烟消云散,没有成气候。

    雅州平乱后,范文光的田宅尽数落入朱平槿之手,其中部分范氏田宅位于洪雅县境内。正巧洪雅令升调省外,朱平槿便趁着接收范家田宅之机,在洪雅县设立了王庄和护庄大队。那时于飞正率团练兵在县城布防,与王府的人很友好,言谈中对朱平槿这位平定雅州之乱的天家骄子颇有好感。

    当时朱平槿正缺干部,于是巨手一挥,把于飞这位当地头面人物纳入了囊中,并委以重任,委他为洪雅县护庄大队副大队长兼基干中队副中队长,协助正职王文彪统管一县的军事和王庄。去年底蜀地王庄动员,王文彪被抽调到顺庆总队挂职,还没有正式分配,便有了第三团扩编之事。

    干部紧缺,总监军部想起了人在顺庆的王文彪,便任命他担任新编第十四营的营长。王文彪得了任命,便推荐洪雅县的副手于飞担任副营长,此外还推荐了数位连排级干部。形势逼人,总监军部一一批了,并催促于飞等人尽快上任。然而总监军部没想到,这一连串的人事任命在这里出了大事!

    王文彪是绵州人,出身于东门人市。父母妻儿兄弟姐妹均死于流贼,与流贼有深仇大恨。

    在碧峰峡,每个连只有七个班,没有排级单位。王文彪就是老一连二班的班长,与陈有福、谭思贵、文养正是一个连的战友。全连站队,王文彪的位置就在陈有福之后,护商队军旗之下。雅州之战、牛角寨之战和江口之战,王文彪一个不落地参加了,虽然表现平平,但也没有出错。

    朱平槿将王文彪作为一员亲信大将放在洪雅县,从基干中队长到大队长,逐级提拔起来。王文彪本人的出身和表现,固然是提拔的考量因素。但王文彪是碧峰峡三百五十一名草标中唯一能读书认字的,却是让他独当一面的主要原因。

    客观来说,任命王文彪担任营长,是大体合适的。护庄大队长与营长本是平级,调动不属于提拔,因此总监军部直接任命并没有越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