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太清观位于长秋山之巅。 站在此处,蒲江、眉州、彭山、新津、邛州等数州县的山川河流平原田野皆可尽收眼底。 张道陵传道,开设二十四治,太清观即为其一,时称主簿山治。后来,此地又发生了一个见证神迹的著名故事——白日飞升,从此作为想象力丰富的象征扎根于华夏民族的语言词库之中。 崇祯十五年春末,这个曾经繁盛一时的道观依然生活在世外桃源中,对山外世界知之不多,直到一个无月之夜。 那晚,百余山贼形如鬼魅一般翻越宫墙,占领了太清观。惊魂未定的道士逃下山去,当然要连夜进城向县官大老爷哭诉。 睡眼朦胧的李允义高踞大堂之上,一拍惊堂木,哇呀呀!哪里来的贼人!可惜本官手里没兵,否则定要打他一个落花流水…… 愁眉苦脸站在一旁的主簿和典吏两位大人一面抠着眼屎,一面提醒新官上任的同知大人: 您不仅没兵,而且没钱没粮。能守住县城就不错了,千万不要一时头脑发热,干出什么出兵剿贼的傻事! 主簿和典吏两位大人的灰心丧气明显引起了同知大人的不满。 李大人再拍惊堂木,啪!吾等臣工,当勤于王事,怎能坐看蟊贼扰民!没有兵,就去街上征!没有钱粮,就去城中大户商借!有了兵和钱粮,不就能廓清县境了吗? 挨了上官一顿臭骂,主簿和典吏只好唯唯应是。 不过,他们可没有同知大人那般自信。 借钱给官府,历来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城里的士绅谁会愿意? 没有钱粮,自然就没有兵。即便征了兵不出数日也会散去。 眼见同知大人即将掷出令签,主簿和典吏正急得不行。这时,他们等来了一位大救星。 这位救星竟然就是那名时刻随侍大人左右的家丁头目。 那家丁头目开口提醒李大人:本县的确没兵没钱没粮,但可向州城借呀!蒲江属于邛州所辖,邛州守御所的经制之兵用于蒲江,那是天经地义,需要什么钱粮? 家丁头目一开口,李大人仿佛如梦方醒,连忙插回令签,吩咐小童磨墨,他要亲自休书一封,请知州大人派兵剿贼。 这时那家丁头目又提醒李大人:若是徐知州借口州城重要,不肯派兵当如何? 所以,邛州徐知州那里要去信,眉州李知州那里也要去信,省城二台三司都要去信,叫唤的声音越大声越好。 可如今山贼就在太清观,距离县城近在咫尺,若是山贼趁夜薄城又当如何? 所以当务之急,并非写信求援,而是立即全城张贴告示,组织士绅百姓登埤(PI)据守,以防贼人攻城! 想必直面山贼的威胁,城里的士绅大户也不会要钱不要命。只要挨过数日,援兵到县,那时再解散乡兵也不迟。那时,同知处乱不惊、临危不乱,凭一己之力全一城之功,必然上达天听,享誉…… 此家丁头目果真是同知大人的心腹,句句话都说到了同知大人的心坎上。 同知大人的令签掷下,主簿、典吏连忙出衙去抓里正乡老部署征集民勇,而此家丁头目更是背负同知大人的重托,临时充任守城总指挥。 此后的形势发展正如那家丁头目的判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