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二马同槽(六)-《崇祯十三年》


    第(3/3)页

    “天下百姓受难者不知凡几。吾等藩宗国戚,自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生受教了!”吕潜一怔,然后便是深深一躬。

    “如此可好?”朱平槿的手指点着画上石桌上那两个空碗道:“就叫‘蜀世子伉俪食粥济贫图’!”

    “对对!”手捧木版画让众人观赏的曹三保已经反应过来,连忙替主子添油加醋作佐证:“世子罗姑娘总共就点了两碗白粥。奴婢说白粥如何入口,不如加些荷叶咸蛋。可世子为了省下银两,也是不准!”

    吕潜倒很是知趣:“那学生便把桌上小菜空盘去掉,再于画角留白处隐约加上一对吃馒头的乞丐祖孙!画法道:远树无枝,远人无目。这对祖孙,学生当以纳衣拐杖漫描之……”

    “有赖先生了。也非本世子沽名钓誉,实不瞒先生:本世子与罗姑娘今晚的佐粥小菜,乃是几样素食。这一盘清炒土豆丝,乃是本世子亲自点的。何也?为其价廉尔!”

    “啊?”吕潜大惊失色。

    吃土豆死过许多人,难道世子伉俪不知否?

    难道这些身边的太监侍卫也不知否?

    难道这餐馆的老板也不害怕否?

    这次回乡科举,父亲大人要我暗中观察蜀中局势,以便上奏朝廷。现在世子伉俪就在眼前,一位布衣素服,一位锦衣丽服,两两相比,相映成趣。这么有趣的两口子,难不成奏报反从一盘廉价有毒的土豆丝说起?

    ……

    布蓬的轻便马车在众多骑兵的护卫下悄然远去。

    出乎曹三保意料的是,马车不是去往蜀王府,而是福仁堂。曹三保和区公公因为奉命交代冯婆子几句话,所以最后才离开院子。那冯婆子得知了曹公公的警告,害怕得直打哆嗦;得知了世子爷的夸奖,又高兴得眉飞色舞。末了,这冯婆子还是没有忘记孙先生和青娘,千叮咛万嘱咐请曹公公和区公公帮她带句话。

    什么话呢?请孙先生给她的孙女找份既光鲜又不累薪水高还不用出汗的工作。

    “干爹,您会给那婆子传话吗?”在回王府的路上,拎着一袋土豆的区巴问曹三保道。

    “任二,你是在蜀王府长大的,知道里面的规矩。”曹三保叫着区巴的本名。

    “宦官不得私自与外臣沟通。”区巴低头回答。

    “孙先生不比当年了。若是他还记着过去的老街坊,他会自己派人过来看看的。轮不到吾等开口。”

    “是,干爹。”

    “世子有旨,赐你名为曹四本,正式划到咱家名下。”

    “啊?”区巴先是一惊,然后一喜。跟着曹三保这位世子的大伴和蜀王府的正承奉,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就有了保障。

    “儿子参见干爹!”

    曹三保不耐烦地打断了区巴。

    “在咱家面前,不要来虚的!跟着咱家,你还不知是祸是福呢!

    用心记着,在世子爷这儿,在罗姑娘那儿,不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都要全部烂在肚子里!罗姑娘嘴快心善,可世子爷……远的王四忠不说。李四贤外放后,张维那么得宠,还有栓子山保驾护主之功。就因为他嘴快耳朵长,世子爷回到保宁府就打折了他的腿,到现在还瘸着!”

    “可世子爷对您……那份天大的恩宠就是老曹公公也比不上呀!”

    那份恩宠,自然指的是世子将通信局长段仁轩赐与曹三保承继香火的事。

    皇家喜欢用太监,除了太监没根不会秽乱宫廷之外,还有一个经济上的原因。

    因为太监们无后,所以他们身前的财产无论多寡,最后都会返回皇家。但如果太监们有了可以生儿育女的健康继承人,那么赏出去的财产就回不来了。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家,极少赐后给太监。世子将通信局长段仁轩赐与曹三保承继香火,说是天大的恩宠那一点不假。

    可是,不知区巴的话哪一点触动了曹三保,他竟悄然在马上啜泣起来。

    区巴哪里知道,曹三保的心里装着天大的心事!

    这是崇祯十五年五月初五,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距离去年的七月,已经有整整十个月了。

    注一:吕潜,崇祯十五年二十一岁。史载:他当年秋闱折桂,离家赴京,女儿年方五个月大。第二年春闱得中,第三年明朝灭亡,从此未仕,以卖画为生。他的画保存至今的不多,在四川省博物馆有真迹收藏。在他的画中,人物皆是全须全发,可见大明遗臣之气节。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