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中隐于市(三)-《崇祯十三年》
第(2/3)页
然而周文正以确认的是,汉口镇的这帮盐商既非奉公守法的模范公民,也非故意假装与真金白银有深仇大恨的文艺青年。
汉口盐商行会不敢接招,一定是在哪个地方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那问题是什么?
战争、动乱,是所有社会生产力的敌人,盐业也不例外。
淮河以北有两个主要的盐场,山东与长芦。
吴桥兵变之后,山东大部分的海边盐厂都被破坏,盐田或毁或弃,盐工或死或逃,生产能力一落千丈;
鞑子三次入寇,同样对位于渤海边的长芦盐厂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但长芦、山东的产量在淮盐中的比例较小,且其余盐行销区在北中国,所以对湖广盐市影响甚微。
决定长江中上游地区盐市行情的地方,依然是两淮和两浙的盐场。
若是两淮两浙产盐多、积盐多,则盐价下行;若是天时不好,连月阴雨,供不应求,或是运输线路上出了大匪大贼,导致销售地供应不上,那么即便有开中、纲盐、余盐等律法制度有形之手的干扰扭曲,那么供求关系依旧会通过价格链传导,逐渐使销售终端的盐价上行。
根据周文正掌握的讯息,去年南直大灾,对两淮两浙盐场产量确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大。南直的灾主要是旱灾,客观上反而有利于海盐晾晒。
产量影响不大,但运输成本的越发高企,却让湖广的盐商叫苦不迭。
湖广远离两淮两浙,食盐这种沉重的大宗商品几乎完全依靠水路进行长途运输,因此水路运输的成本至关重要。
但穷凶恶极的官府却在扬州、镇江、南京等地的水面上设关建卡,对来往货船征收银子。一道关卡一道钱,就算是出示盐引也不管用。
若要逃避税卡,只能借用官船或者干脆打上宫里的旗号。
商场传说,以前京营提督内官卢九德的旗号最为好使。卢九德提督江淮诸军多年,多次大败秦贼,素孚威望,连近来风头最盛的总兵黄得功原来也不过是他一名帐下中军。
只是卢公公奉旨守护凤阳后,最好使旗号的主人变成了诚意伯刘孔昭和忻(XIN)城伯赵之龙。
诚意伯刘孔昭乃刘基之后,崇祯十一年领南京右府提督操江兼巡江防,在长江上那是说一不二的土皇帝。
忻(XIN)城伯赵之龙为赵彝之后,职为南京镇守勋臣,与刘孔昭相善。
两人有权且贪,若是给足了银子,军船旗号都可以使用,沿途绝无税吏盘查。
贪官与盐商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只是苦了这些湖广吃盐的百姓。
行贿给出去的银子,最后还是要落在盐价之中。
如此这般那般的正税外费,七加八加,廉价无比的劣质淮盐到了湖广汉口,食盐外销批发价已经高达每斤一百二十文。
请注意,每斤一百二十文只是汉口盐市的批发价。
到了零售终端市场,盐价往往会高达三百文以上!
……
“汉口盐商拒绝行销川盐,难道是我们的出盐价太高?”
周文正自言自语想了想,圆溜溜的脑袋摆了摆。
“绝对不是!贤弟有所不知,今日蜀中盐市,与以往你在新政坝所见,已是天壤之别……”
四川食盐的统购统销,只是保证盐业专卖的一个制度保障。
对四川盐业大发展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还是每斤食盐高达五分五厘的统购价和罗姑娘三年无条件敞开收购的承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