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河淮惊变(三)-《崇祯十三年》
第(3/3)页
那是什么?就是世子反复强调的“统一战线”。
世子曾道,“护国安民、天下太平”的伟大事业,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业,而是大明朝所有人的事业。不仅应包括蜀藩宗室,蜀王府和护国军的干部士卒,还应包括天下所有的帝室宗蕃、流民百姓、官绅士族和学子武人。
世子还曾道,绝不能因为一个人出身的家庭地位,拥有的财产多寡,个人的籍贯、师承、履历乃至于兴趣、爱好,就简单地将他排除在“统一战线”之外。
总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就是统一战线工作的精髓!
要团结人,总要吃顿饭嘛,不花点钱怎么行?
看着陈瀛已经被自己打焉了,最后刘红婷对老部下陈瀛和缓了语气,既是严厉告诫,又是帮助教育,说他的脑子里有严重的“农民英雄主义”,说他因为大明朝个别官员士绅的腐败堕落,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了整个群体的价值。
刘红婷用邱国舅代表蜀王府邀请江南名士访川这件陈瀛亲手参与经办的事情来举例,说明世子和罗姑娘对大明朝的官绅是非常重视的,大明朝官绅对“护国安民、天下太平”伟大事业的最终实现也是非常重要的。
罗姑娘说话了,世子爷也说话了;“统一战线”抬出来了,“护国安民、天下太平”也抬出来了。
陈瀛不知道花公款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和名堂,只好吃了个哑巴亏。
不过刘红婷说话硬气,与她实实在在的业绩有很大关系。邱国舅几个月才拉了百多万存银,人家一个女流之辈半天便是七十万!不服气也不行呀!
当然,陈瀛冒着得罪上司的风险进行对话交心,收获的也并非全是批评与自我批评。
首先,他诚恳的态度得到了刘红婷的高度肯定,认为他做人忠诚坦荡,做事光明磊落,有“古君子之风”,是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其次,刘红婷毫无保留地接受了他的两个建议:一是在淮安府外设立粥棚,救助那些逃难于此的山东河南流民,借此宣扬蜀王府仁德广布于四海;二是像世子当年在碧峰峡白手起家一样,在南直隶建立一支蜀王府能够掌控的武装力量,彻底扭转目前在南直隶做事需求人看脸色的被动局面。
设立粥棚相对简单,无非是花银子买粮食,起码没有硬性指标;
可在南直建立武装力量可就敏感多了。
这里地势平坦,人烟稠密,可没有碧峰峡那种深藏在大山里的隐秘之处。
刘红婷原准备利用在湖州收购的一个小镖局为掩护练兵,谁知没过一天,就有一桩大生意主动送上门来。
只是这桩大生意并不好做。刘红婷遭遇的难题,比她在仁寿和李崇文面临的困境更难:
好几千配刀带枪的人在千里之外没有饭吃。
这个问题如果深入研究,那么就会牵出更深层的问题:
应不应该给他们饭吃?
。m.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