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河淮惊变(九)-《崇祯十三年》
第(2/3)页
……
几乎在快马出京向蜀地报警的同时,与阎二公子并肩立在船头的龙启胜看见了义门土寨上升起的狼烟。
义门寨的狼烟,并非空穴来风。
船靠码头,龙启胜抛下空手套白狼只管卖情怀的阎老板,一个健步跳上了码头。
奇怪的是,土寨中虽然狼烟滚滚,但涡河岸边守码头的卫兵却神色轻松,并无大敌当前的紧张。
守码头的千总道,放狼烟是莫将爷的军令。
今早黎明时分,涡河对岸出现了流贼游骑。莫将爷接报流贼只有数骑,便率亲兵十余人渡过河去,将流贼一举杀散,还生擒了一名自供为小袁营哨总的贼人。
如今莫将爷已经带了贼俘前往十里之外的城父镇,与温总兵会面。
在他临行前,传令义门寨大放狼烟。此举既是警示散在各处打粮的弟兄们小心,也是在提醒对岸的流贼侦骑:我们这边早有准备,别打着占便宜抢东西的心思!
既然涡河对岸出现了流贼,粮船便不宜在此久留。
问了消息,龙启胜连忙返回船上,让漕丁们帮着码头的士卒卸粮。城父镇的漳河码头是个停船靠泊的好地方,可天旱水枯,漕船载运过重便有在漳河搁浅的危险,所以只能先卸下部分粮食,减小吃水,然后再继续前进。
当日掌灯时分,龙启胜在莫营游击姚克明的陪同下,领着一里多长的船队,浩浩荡荡到达了城父镇。
他的去而又返,送来的不仅有救命的粮食,还有迷茫中的希望。
城父镇的士卒百姓,点燃手中的火把,摇晃手中的灯笼,以最热烈的方式迎接英雄的凯旋。
然而,欢迎的人群中,少了两位重量级人物:总兵温如珍和副将莫崇文。
城父镇是一个千年的古镇。
春秋时期,著名的做死之王楚灵王不仅在城父留下了“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而且还在此地建了个史载“高十丈、基广十五丈”的章华台供自己玩乐。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曾经奢华无比的章华台已经湮没为镇边一个不起眼的土丘,而千年的古镇却风采依然。
城父地处漳河和涡河的包夹之中,三面环水,地势险要。地处乱局中央,这里的房屋瓦舍却奇迹般的完好如初;因为有水的滋润,这里的农田耕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来到这里,有如荒漠中找到大片绿洲,乱世中偶入世外桃源。
可朱仙镇的溃军和豫北的流民大量逃到这里,让城父镇没了以往的静谧与安详,变成了一个人声鼎沸的兵营,一个乞丐遍地的难民营。
温如珍的中军就设在镇边一处花园中。
一条灌溉渠引来漳河水,从花园的正中流过,留下一片清亮的水洼。依水建园,垒石栽树,再加上几座水榭,便是上佳的避暑纳凉胜地。
这处花园,本是鹿邑豪侠丁恒昌一位亲戚的宅子。临近的鹿邑被破,那亲戚吓破了胆,全家出逃到丁恒昌的寨中。王世琮和温如珍联名招揽丁恒昌,丁恒昌也有意背靠大树,便把这处无人居住的花园做了顺水人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