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灵宠-《末世:仙妻横行》
第(2/3)页
“嗯!”小人王还真就此考虑起来了。
华夏书法讲究法度。篆、隶、草、真、行诸体,体态异样,意趣各殊。篆书的线条、隶书的平稳、草书的奔放、真书的严谨、行书的随意,尽管如此,任何一种书体,都有结构、用笔和章法三个要素,只有三者结合得越适当,越完美,其艺术性才越高。
但这只是书法的一般规律,每个书体又都有自己的规律,一个书家,难以做到诸体兼佳。在人生路上,既要求你把握好人生的一般规律,又要求把握职业特点,假如你学习的是楷书,而你却老想用隶书的笔划,那还不如弃楷而从隶。角色的错位,往往是人生的一大悲剧。
“孩子还小,你就让他在写字上定位,是不是有点早啊?”宁肖有些于心不忍,就跟丈夫小声嘀咕着。
“不小了!”程子扬也跟宁肖耳语着。“要知道,他现在也快将近一百岁了。如果是普通人类,这个时候恐怕都能看到曾孙了。”
“哦——”望着儿子那小手拿着笔墨在宣纸上奋斗着,宁肖有些无奈,只得点头承认着。“你说得也是!好快,一百年的时光眨眼就过去了。”
华夏的书法以形为基础,尽管百家争鸣,书派纷呈,但是都追求传神。有些书作,乍看去,觉得尚可,但之久端详,却不耐看,有些书作,乍看去,如同孩童书作,但细细揣摩,却被其“神”所吸引,久久不愿离去。
王羲之父子皆是大书法家,王献之自幼随父学书,日子渐长,自觉其书在其父之上。一日,写了一幅作品,其中有一笔为其父所写。献之将作品让母亲过目,本想赢得母亲的些许赞扬,没想到母亲端详再三,只说全篇只有那一笔划最传神。献之听后,愕然。
人生的品质也是由“神”所决定。精神是人生的支柱。这种“神”,是日复一日的浸润涵养而成。书法一日不练手生,更何谈书法的传神。人生一日不修身,更何谈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代圣人曾告诫说:“日参省乎已”。
“爸爸,”小人王终于落笔成字。然后,他将写好的字拿到父亲的跟前。“我是男孩子,还是跟你学为妥!至于妈妈的字,以后再学也迟!”
“小滑头!”程子扬无奈地拍了儿子的头一下。“你一直在跟着我学写字,肯定是跟我学最为妥当了。”
“这字写得相当不错了,你再练个几百年,”宁肖就打趣这对父子俩道。“就能超过你的爸爸了,努力哟!”
“呵呵!”这下,父子俩都笑了起来。
书法的传神,在于对“势”的理解和把握。
东汉末年,蔡邕就提出《九势》,提出书法艺术是根植于自然之上的一种形态。自然社会中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发展趋势,必然也就体现在书法艺术之中,并藉此形成独特的书势。
古人曾有“得势则随意经营,一隅皆是;失势则尽心收拾,满纸皆非。势之推挽在于几微,势之凝聚由于相度。”一部《兰亭序》,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于整幅作品所表现出的气势。据说王羲之兰亭聚会之后,次日清晨再写此作品,如何也产生不了这种气势。
书法各体,均有自己的独特气势。就是楷书,也是如此,颜筋柳骨,形象地概括出了楷书的特色。书论中说的:“势之来去不由人,势之来去又不可由人”,把握好“可由人”和“不可由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生需要不断o jie的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