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过了不到一会儿,皇子府中门打开,一个体型肥胖之人从门内快步趋出,身后跟了无数侍卫随从人员。那人匆匆跑到杨元芷跟前,深深作揖道:“老师有何指教,只要派个门人过来说一声,本宫自然上门领教。您看这大热的天,老师可要保重身体啊!” 在门口等候了许久的官员,见那人出府,统统跪倒在地上,齐声山呼:“千岁!千岁!千千岁!” 秋仪之听了,知道这便是自己此行洛阳要来求见的皇长子,也学着众人的模样,匍匐在地上,不敢抬头仰望,却竖起了耳朵,仔细听郑昌同杨元芷的交谈。 杨元芷听皇长子郑昌说得谦逊,心里十分欣慰,道:“殿下自谦了。老朽而今不过是冢中枯骨,哪里还敢有什么指教呢?”说着又指了指身后跪在地上的秋仪之道,“这是老朽本家一个孙辈,久仰殿下大名,正要过来引见引见。” 郑昌想到自己这位师傅平日里总是一脸铁面无私的模样,没想到也有为自家人跑官要官的一天,心下颇有几分得意,却要装出谦逊的模样道:“现在的吏部尚书是老师的门生,这点小事只需知会一声即可。能劳动老师亲自登门,想必定是蒙垢珠玉,学生定有一番关照。” 他说着,一把搀扶着老态龙钟的杨元芷,就向门里走去,没走上几步,又回过头朝身后众人大声吩咐道:“你们都回去吧,今日本宫不见人了。” 秋仪之见状,连忙从地上爬起,跟了上去。 这皇长子府果然气象万千,进门便是一套浮雕着五条五爪金龙的影壁,绕过影壁乃是一座极大的园林。寻常园林通常以池塘为核心,四周铺上青石小道,再辅以小桥流水、假山小亭,就已是富贵人家必须废上几代人心血财力才能修建而成的传世名邸了。然而皇长子郑昌府上的花园,与其说是一座园林,不如说是一片山庄——园中古树乔木参差生长,一片大湖烟波浩渺,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更耗费了不知多少心力在庭院之中堆出一座小山,让这座本来占地就极大的园林显得更加曲径通幽、深不可测。 秋仪之一生之中见过的最豪华富丽的园林府邸,便是当年的母舅赵抚义极富时修建得那座庄园,但与这位皇长子郑昌的府邸比起来,就小巫见大巫,好似袖中玩物罢了。 秋仪之一边贪婪地欣赏园中美景,一边跟着身前一位位极人臣的老丞相、一位身份尊贵的皇长子,来到一座规模极大的建筑之前,门上牌匾写着“讨源书屋”四个字——不过是一间书房而已。然而秋仪之目测这座房子少说也有三丈高低,十余丈径深,屋顶上铺着深绿色琉璃瓦片,四周用无数一人合抱的红色柱子顶起,看上去好似一间宫殿,与义父在广阳城中王府大殿相比也小不了多少。 进了屋子,里面却是正正经经的书房摆设,不过是书桌圈椅、文房四宝罢了,四周空落落摆了各式花瓶屏风、又高又长的白墙上挂着名家字画,在这偌大空间之中反而显得不伦不类。 杨元芷走得已经微微冒汗,坐在客座上不停地喘气。 皇长子郑昌见了,亲手端起宫女捧上的茶碗,十分谦恭地放在杨元芷左手侧的茶几之上,又对身边侍立的一个小太监说道:“你愣着干什么?没看见老师来了?还不下去把水车踩起来!” 那小太监听了吩咐,忙不迭地跑出书房,不一会儿屋顶上传来潺潺的流水声音,屋檐下也挂下水帘,整个书房之内瞬间清凉下来。 郑昌笑道:“老师是不是凉快些了?这是学生专门请西域来的能工巧匠,用水车将池塘里的水抽上屋顶,用来降温的。就是一旦启用,书房四周就会积水难行。过些时候,学生命人挖几条暗渠,将水重新引回池塘,到时再请老师过来消暑纳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