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想必要放学了。 果然又等了小半个时辰,外头的马车更多了,里头的散学铃响起,门口的两守卫还说让谢宁一家多等一会儿,夫子会单独见见他们。 于是谢宁一家人就看着清一色穿着天蓝色滚紫边的长衫书生们个个提着书篮从里头出来,他们三五人群结伴走来,有大有小,却是一道学院的好风景,这贤和书院的规模是真的大,难怪这守卫都说别的县城也会将孩了送来贤和书院读书。 这每日出来由家人接走的,多是本地的学生,外地的学生来了,多是在贤和书院里吃住。 这些人大多都是没有考取功名的学生,一但中了秀才,国家有了补贴,多是入读县学,县学的教谕也是举子出身,所以有不少富户家中的子弟在县学里挂了个名,人却在贤和学院读书,由周夫子亲自指点。 谢宁看着这些学生一个个的被家里人接走,外头的马车也走得七七八八了。 她正想着怕是要临到他们进去见周夫子了,没想此时在门口看到了谢文生,谢文生穿着天蓝色的长衫出来,头上也带着天蓝色的儒帽,他提着书蓝出了书院的门,门口停着一辆李府马车上下来一人,正是谢三丫。 谢宁不免多看了一眼,她没有想到这一对姐弟过继到了谢兰娟门下后,居然还能换个姓再开始读书。 谢文生见到了姐姐,叹了口气说道:“今年的童生试,出了几个惊艳的人,童生试定在了四月中旬,这些人天生会读书,年纪又不大,到时参加院试时,我有些担心,今个儿夫子表扬了他们,我却是点了个名。” 谢三丫看到弟弟忧心的模样,也为他担心,自家弟弟先前能考中秀才,这一次又多读一年,一定能成的。 姐弟两人上了马车,转眼李府的马车离开了。 终于临到谢宁一家能见周夫子了,于是跟在护院身后进入学院,一进来才发现这儿可是一片房子,里头来往的学生还有不少。 谢宁更加肯定自己没有选错,贤和书院正是她家孩子的好去处,尤其小包子还曾经读过书的。 四个人到了周夫子的书房里,书房里窗明几净,书柜上全是密密麻麻的书本,再看到那张又宽又大的书桌前坐着的周夫子,身上穿着的是一身儒服,头上带着儒帽,手里拿着一本书正在看,年纪瞧着五十上下,看着就像一个老学究,也显得很威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