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傍晚谢宁回来,正好金大郎带着金海过来了,他们在谢宁的帮助下将金家木器行开业,现在生意红火,这城里的有钱人还真是多,只要他的家具款式好看,会有不少人来采买。 不过这些款式也多亏得萧煜先前做的几套版,现在搬在铺里,成了金家木器行的招牌。 如今金大郎招了一群学徒在村里作坊里帮着做,漆树山林也合理的利用了起来,这些货倒也做得来,不过他今日过来是给谢宁分红的,漆树山头和木器行的家具款式,当初说好是一起开铺的。 谢宁也给了一半铺子租金,金海读书识字,现在成了金家木器行的帐房先生,他将帐本拿来,谢宁倒不是想看他们帐本,而是想检查一下金海的记帐水平,没想翻开帐本,上面记得着实清楚,字迹工整,难怪能考上童生的,不仅是这题海战术的功劳。 谢宁看到帐本后的盈利,她呆了呆,随即看向金大郎,有些不敢置信的说道:“第一个月就赚下三千两银子?这一个月卖了多少套家具?” 金大郎笑道:“不成套零散的也不少,不过我是直接自己做自己漆,都是山里的出产,根本不耗多少成本,但我打听了一下阳县的家具价格,我们家还算是实惠的,不过赚下的利钱便有六成,支了学徒工钱,余下的便有一千多两了。” 这生意好做啊。 谢宁想了想看向金大郎说道:“我有一个提议,金叔,你现在也不必与我分这钱,你现在就在承德街上再租三处铺面,上了新样,我叫萧煜再帮你做几套版出来。” “等这三处铺面生意起来后,你便与牙侩商量,在承德街东街干脆设下家具城,同时你将整块地方租用下来,借着金家木具行的名头去吸引全城的同行。” “叫他们来加盟,若是愿意挂上金家木器行的牌子,就可以免掉家具城的租金,但卖的货只能是你们金家的家具,这样你就成了供应商,就在这六成利里让两成给他们算是抵了租子,不就好了。” “然后这样一来,金叔不必招伙计和帐房,便有不少店铺东家为你售卖,先让他们尝到甜头,久了后他们的手艺生疏了,而金家木器行在阳县的招牌却越做越响,这叫品牌效应。”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