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天亮之时,谢宁就将来富叫了来,叫他带上馒头和水,开始蹲守城北伎坊,一定有什么事情还要针对着她,谢宁的预感很强烈。 一但被她最先发生这个阴谋,或许就是她反击的时机到了。 唐氏给来富做了一锅的馒头,看着他用小包袱背着走了,唐氏却是愁上心田,她打开米缸,里头一粒米都没有了,刚才剩下的最后一点儿面粉全部给了来富吃。 谢宁看到奶奶站在米缸前没动,她立即想到了什么,她的手摸向了头上的发簪子,这是萧煜亲自为她雕刻的定亲之物,这一套首饰除了这支簪子常常带着外,其余都舍不得。 谢宁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自己的簪子交给了来运,叫他赶紧去当了买粮食去。 待来运将粮食运回来时,唐氏一脸的惊讶,得知孙女开始当首饰,心头越发的难过。 不过谢宁当了首饰的事很快传到了纪府苗氏的耳中。 谢家人还不曾离开洛阳城,苗氏一直派人留意着,但凡谢氏为了路费将那批胡参冒险卖了,那她也就到了死期了。 然而谢氏并没有,不但没有动用那批胡参,她还打算当了首饰在洛阳城里苟且活下去不成? 苗氏于是叫阿奴准备笔墨纸砚,她要写封告密信入刑部,三十多年前的那桩案子可以结了。 阿奴如今成了苗氏最亲近的人,代替了先前的贴身嬷嬷,这会儿站在苗氏身后看到她写的信,她脸色微变。 想到昨夜谢国东对她说的话,阿奴犹豫了一下,毕竟纪府要是没能落得好,她又将没有去处了,好不容易在纪府站稳了脚根。 于是阿奴上前一步,小声说道:“夫人,此信不可以送入京城。” 苗氏一听,手中笔锋一停,有些不高兴了,沉声道:“下人岂能插嘴,你还速速退下。” 阿奴却接着说道:“我听了谢护卫昨个儿喝醉了酒跟我说的话,他说当年勇侯曾与他联系过,他明知道自己的女儿在民间,也并没有派人来寻找。” “而且勇侯还叫他好生照顾好他女儿,也默认了他们当初的婚事。” 阿奴的话,其实苗氏先前在五福寺的林子里曾听到一耳,现在被阿奴再次提起,她也就留了神。 这一下苗氏手中的笔放下了,她看着阿奴,问道:“你当真听他亲口这么说的?这岂不是代表着皇上原谅了长公主的过错?” 可是也不对,真要是原谅了,按理这案子也该翻案了,勇侯在皇上身边伺候这么多年,也该找到机会才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