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定国是会-《大明公务员》


    第(3/3)页

    他每一个选择,对未来有什么影响,他自己也不知道。

    所以,尽善尽美的背后,都是他的殚精竭虑。

    国是大会定在隆武四年,但是关于大会的邀请,却是隆武三年就已经发出去了。等待各地的回应。

    -------

    隆武三年,对北京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

    这一年,发起关中,与广武会战。一系列战事奠定了北京的胜利。而也在这一年,燕王得知了帖木儿想要东征的消息。

    果断决策,先发制人。进攻,察哈台汗国。

    而察哈台汗国的根基,就是疏勒。当然了,他们已经不叫这个地名了。

    燕王与帖木儿打了一场,耗时数月的疏勒会战。

    首先是,燕王先进攻。

    察哈台汗国,根本没有想到,根本就是一场脆败。丘福作为先锋,打到了疏勒城下。蒙古人叫哈实哈儿。当时在大明这里,这里只有一个名字就是疏勒。

    只是这一座疏勒城,到底不是唐代的城池。充满了异域风情。准确的来说,阿拉伯的味道。

    其实,疏勒城并不坚固。

    最少,在燕军看来并不坚固。

    燕军火器水平,比起南北两军任何一军的主力都不行,甚至比北军二线军队,也是差了不少。

    但是用来摧毁疏勒城,却并没有什么问题。

    只是,燕王按住,不需攻破疏勒。

    原因很简单,燕王要在疏勒城下,与帖木儿会战。

    而今燕王与帖木儿之间的问题,与当初河间之战,北军与南军的问题差不多了。

    如果单单论精锐战力,燕王本部加上北军支援原本的一个团的兵力,

    是绝对能对帖木儿军进行碾压的。

    但是燕王本部汉兵,乃是他的根本所在,双方加起来,不过数万。而蒙古征召兵虽然多,但是本质上战斗力与帖木儿本部战斗力,相差不大。

    如果将战场撒在草原上,燕王并不觉得自己会输,但是赢起来却不是太方便的。

    而如果将战事聚集在一点,在燕王准备的预设战场之上,燕王对帖木儿有十足的把握。

    燕王最怕的,不是别的。而是帖木儿不来。

    但是帖木儿终于还是来了。

    说他不知道燕王想法,没有猜到燕王想做什么,是不准确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