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战利品-《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2/3)页

    在大明看来,八旗都是蛮夷,而且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现在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上上下下依旧是穷鬼,哪里能和大明花花世界可比的?

    可实际上皇太极并不穷,或者说当地的辽民、包衣等的确不富裕,但八旗上下却有钱的很。要知道自努尔哈赤时期到现在,建奴就是依靠掠夺大明发展起来的,这么多年的掠夺和战争,八旗中,尤其是八旗的贵族和军官家资丰厚,拥有的金银珠宝财物可不在少数。

    除此之外,辽东虽然苦寒,却同样也有出产,比如辽东著名的人参、貂皮等等向来就是大明内地的奢侈品,要不然当年袁崇焕兄弟包括一些晋商暗中走私,怎么可能赚了那么多银子?如果辽东是不毛之地,根本就没产出的话,哪里会有商人去干这些勾当?

    在登陆游击战和破坏战的同时,郑鸿逵和李佑自然不会忘记找寻战利品,这些战利品不仅有军队所需要的粮草等物资,还有大量的财物。其中仅仅复县一战就收获巨大,光是城中缴获财物就着实不少。

    这还没算上军士们的其他缴获呢,按照郑鸿逵的建议,李佑放开了对部下的限制,答应部下在所有战后缴获中可留一部分作为个人缴获,尤其是攻破敌军战后的搜索战利品中,个人部分可保留五分之一,剩余的五分之四上缴,这样一来大大激励了军士们的士气,更让所指挥的部队士气高昂,战斗力翻倍上升。

    新军的待遇本就不错,在朱慎锥最初遍练新军的时候,这支部队就是以最初戚家军的模式来组建的,所有军士都是募兵,军饷更是普通明军的几倍,而且都是实发绝无克扣,军中饮食待遇更是不差,非但能吃饱还能吃好,一旦上了战场还有额外的奖赏。

    这样的待遇加上严格的训练,这才有新军的成就。不过话说回来,新军的军费开支实在太大,朱慎锥起兵之时,他手里的新军规模也不算大,相比明军各部动不动就出动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规模,他的新军从整体来说人数少的可怜。

    就算是现在,王晋武执掌新军对新军进行扩大和整编,以大明的财力来养军也不敢养太多。而这一次去辽东新军都是新军中的精锐,打仗对他们来说就和吃饭睡觉一样简单,再加上郑鸿逵在,还有精锐的骑兵部队,怎么可能战斗力不强?

    常言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在天下早就传遍,可实际上明军未尝不行,甚至有句玩笑话叫“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虽然这是玩笑话,可也不能不算是假话,大明的军队欠饷的不计其数,甚至平日不打仗连饭都吃不饱的更多,这样的部队连正常的训练都无法满足,上了战场又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呢?

    明军不是不能打,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的士气和战斗力问题,而在历史上当明军投降了流寇甚至满清后,没了粮饷的后顾之忧,明军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简直让人惊掉下巴,就更不用说李佑指挥的新军了。

    在丰厚的战利品和战争收获的刺激下,郑鸿逵和李佑手里的部队越发士气高昂,打仗的迫切越甚。而且也因为这种战术的缘故,他们不仅不用考虑任何后果,在辽东建奴后方肆无忌惮纵横,收获良多。

    随着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原本用做渡海作战的舰队被郑鸿逵分成了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大比例的依旧配合陆军作战,以随时做好运兵转移。而一小部分居然成了运输船使用,而这些运输船并非是从山东运输物资去辽东满足军中需求,反而是不断从辽东往山东运物资,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运回来十多船物资,当李信得到消息亲自跑去码头查看的时候,见到从船上搬运上岸的那些物资,惊得几乎眼镜掉落一地。

    人参、貂皮、木耳、马匹、粮食乃至金银和珠宝等等数不胜数,这些都是好东西啊!也不知两個家伙从哪里搜刮来的,居然有这么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