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实她对这八十年代末的经济人文了解不多,前世也不是学经济的,但大概知道最后是失败了。 不过作为普通老百姓,无论机制是否正确,每一日都少不了一饮一啄。 她是这样,她的亲朋、员工也是如此。 “景川,货车安排好没有?” “调了四辆货车。”谢景川回答,“不过咱们要买这么多东西吗?运回海市放哪里啊?” 姜老爷子大叫:“啥?四辆货车?晓穗,你这是要开店啊?” 姜晓穗无奈:“爷爷,集团底下那么多人呢。咱们自己吃不完用不掉,可以当做福利发给员工啊。” 姜老爷子点头:“那倒是,那倒是……” 他心里还是怀疑涨价风波能持续多久,会不会等孙女的货到达海市,店里又恢复正常了。不过只要是日常用品,多买点也无妨,起码能发给员工呢。 周瑞华问:“你们打算去哪儿?” 谢景川看了看姜晓穗,回答:“我原本打算在郊区那几家商店进货,不过嫂子让我开远一点。毕竟海市这波‘价格闯关’,对周边郊区也有影响。我走得越远,对当地百姓的影响就越少。” 周瑞华怀疑地看向妻子:“只去这一次?” 姜晓穗夹菜的筷子一顿,心说知妻莫若夫,你丫真是越来越敏锐了。 “咳咳……看看情况再说。” 要是合适,她当然不介意趁此机会赚笔小钱。要是没搞头,那就当做纯给员工准备福利了。 “说了半天,还没说东西堆哪儿呢?”姜老太插话,“公司那边可没地方堆了。” 姜晓穗也愁:“实在不行,只能到处塞了。” 每一年都比上一年更期盼买房。 想到这儿,她又问:“奶奶,今年暑假,您要不要跟棠棠一起去英国度假?我和瑞华商量过了,打算请一位家庭教师,给棠棠上几节美术和音乐课,再带你们到处玩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