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二宫之争逼死逊 曹叡早逝懿辅政-《孙吴演义》


    第(2/3)页

    赤乌六年正月,新都言白虎见,孙权所报当然很高兴,自任自己真是真命天子。

    然而,赤乌六年,六安民又反,孙权再次派诸葛恪对魏六安用兵,诸葛恪攻破魏将谢顺营地,收其民人。

    诸葛恪刚平定六安,孙权忽闻魏太傅司马懿率军入舒,方使诸葛恪发兵应之,而望气者以为不利,于是孙权只得令诸葛恪率兵西移,徙屯柴桑,静观其变。

    也在这年吴数学家,尚书阚泽也死。阚泽是孙权之女孙鲁育之夫。孙权为此痛惜感悼,几天都吃不下饭。孙吴连失重臣,以后的一年多没任丞相。

    赤乌六年,扶南国王范旃派遣使臣到建业,贡献乐师和地方特产。孙权专门在皇宫附近建造一座扶南乐署,让这些乐师居住,便于他们教授宫中乐师。中亚、印度等地的僧人,也有渡海来到建业的,这使得孙吴与海外联系更为紧密。海南诸国林邑(越南中部)、扶桑等出产玳瑁、沉木香、象牙、翡翠等通过交易传入中国。

    孙吴与海外相联,除孙权主观外宣国化外,还得益于东吴建业,它不但是一座雄踞江岸的都市,而且已是一座放眼大海的城市。由此形成的海洋文化传统,成为后来南京古都的一个重要特色,而区别于中国其他古都。另一座被称为石头大坞,是东吴时期初建,东晋时期增修,周长七里一百步的石头城。

    赤乌七年秋,孙吴又现吉象,即宛陵言嘉禾生,孙权闻之,高兴致致,以为孙吴盛世已到来,为此,孙权大开水道与宫殿。

    东吴军队与物资的运输,主要是依靠水运,水运因长江风浪经常造成的漕运损失。为使河道更为通畅,赤乌八年八月,孙权派屯田校尉孙勋率领三万屯田兵开凿破岗渎。这就使水上在的物资不需经过京口而能运达建业,这就避免了长江风浪的危险。它直接接通建业的秦淮河与三吴(吴、吴兴、会稽)之间的水上交通航道,也沟通了建业城与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的水上交通,并建了十四个“埭”(闸)。

    破岗渎的开凿,对于建业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是因为秦淮河上游和中游的居民区,正位于这条交通线上,加强了他们与吴、会稽等地区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这也加强了三吴与建业都城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明显地促进了孙吴的安定和繁荣。

    然而铸大钱一事,民间反应越来越强烈。赤乌九年,孙权这才不得不废除虚值大钱。这种反复,必然影响到东吴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与蜀同盟,听任蜀汉货币在吴国流行,蜀之传形五铢,不管是勒为直百者,还是勒为五铢者,因其大小称量如一,便于使用,因此竟然遍及江南,三吴诸县皆行之。

    孙吴造船业很发达,建业都城下成为优良港,从石头津启航的东吴船队,纵横于长江之上,西联刘备,北拒曹操,而且常有万人以上的大舰队,周游沿海诸岛,南至海南岛和越南、柬埔寨及南洋诸国,北至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进行贸易往来,最早与台湾建立联系的大陆船队,就是由石头城下启航的。

    赤乌年间,孙权任会稽山阴人锺离先后为南海太守,丞相长史、中书令。他在南海(广州)任上后,高凉贼率仍弩等破略百姓,残害吏民,锺离牧越界扑讨,旬日降服。又有揭阳县贼率曾夏等众数千人历十余年朝廷,以侯爵、杂缯千匹,下书购募,绝不可得。锺离牧遣使慰譬,曾夏等人皆首服,自改为良民。锺离在任职中枢期间,先后平息高凉、揭阳二股叛乱,并又在建安、鄱阳、新都三郡山民作乱中,锺离牧为监军使者,一举平定,并将贼帅黄乱,常俱等,出其部伍,以充兵役。

    话说曹魏平辽东后,封曹操庶子曹宇为燕王。

    魏主曹叡淫荒过度,酿成疾病,年仅三十有五,已害得骨瘦如柴,奄奄不起。下立郭夫人为皇后,命燕王曹宇为大将军。曹宇与曹叡素来亲善,故曹叡欲嘱咐后事。

    又使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曹真子。屯骑校尉曹肇,曹休子。骁骑将军秦朗等,与燕王共同辅政。偏有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意图揽权,不愿燕王等入辅,每思乘间进谗,苦未得隙。

    会接司马懿班师奏报,燕王曹宇便向叡请旨,令司马懿仍回镇长安。曹叡已不能治事,任令燕王主持。一夕曹叡气喘不休,曹宇恐有急变,自去宣召曹肇等,与谋大计。

    独曹爽侍侧未退,刘放、孙资,急排闼泣奏道:“陛下若有不讳,后事果付托何人?”

    曹叡惨然道:“卿尚不闻朕用燕王么?”

    刘放申奏道:“先帝有诏,藩王不得辅政,且陛下方病,曹肇、秦朗等,托词入省,辄与宫人戏言,燕王并不监束,反拥兵宫外,不令臣等进奏,这与古时的竖刁赵高,尚有何异?况太子幼弱,未能亲政,外有强寇,内有佥壬,恐国家从此多事了。臣久叨恩宠,不忍漠视,故敢冒死入陈。”

    所谓肤受之愬。愬不禁怒起,曹叡急问刘放道:“卿以为谁可大任?”

    刘放见曹爽在旁,不便立异,便举曹爽代曹宇,孙资亦随口赞同,曹叡即顾爽道:“卿自思能胜任否?”

    曹爽汗流浃背,不能措词,刘放急伸足蹑曹爽,曹爽才逼出一语道:“臣……臣愿死奉社稷。”曹真生此庸儿,何能保家?

    刘放、孙资又接入道:“太尉司马懿才略过人,可参大政。”

    曹叡点首称善,刘放便欲请旨召司马懿。

    适值曹肇趋入,刘放、孙资乃避出殿外,曹叡与语及召司马懿情事,曹肇涕泣固谏,引董卓事为戒,曹叡又觉心动,不愿召司马懿。

    待至曹肇退,刘放、孙资又即趋进,极言曹肇有异心,曹叡复依刘放言,嘱令草诏,刘放答道:“请陛下自作手书。”

    曹叡欷歔道:“我已病重,不能执笔。”

    刘放竟取过文具,握住曹叡手,勉强书诏,草草告成,便赍出大言道:“有诏免燕王等官,不得再停殿省中。”

    燕王曹宇性本温和,当即出去。夏侯献、曹肇、秦朗三人,亦无法可施,流涕归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