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章 十面埋伏(五)-《崇祯十三年》


    第(2/3)页

    有了这一个半月的时间,李崇文就能向远在蒙顶山的朱平槿求援,争取些银两向周边州县买谷借粮。不仅缓解口粮危机,而且解决种子粮的问题。

    有了这一个半月的时间,李崇文也能放手实施他分田分地的宏大计划。农民没有自己的田地,就难以保证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粮食自给、巩固王庄、编练庄丁的美好设想都会变成泡影。

    为此,李崇文把丁原在内的五个王府太监都派到了远离县城的五个王庄。行前,李崇文把他们召集起来,给他们定下了五条规矩:

    一是要分地公平,不得徇私舞弊;

    二是把地里的青苗管好,保证今年夏秋两季的粮食生产;

    三是要注重民生,关心百姓疾苦,帮助百姓重建住宅,让王府与世子的仁德遍布全县;

    四是发展水利设施,保证旱灾时有水可用;

    五是与民休息,爱护民力,不得擅自干涉百姓的种植,不得擅发劳役为庄头修建住所、花园。

    最后,李崇文严厉告诫他们,如有贪墨公帑,奴役庄户等不法情事,他必不轻饶!

    罗殷和另外一个小太监本是成都王店选出来的,派到仁寿也预定是管王店的,李崇文便以蜀王府发下的银两为本钱,安排他们搞了两个商店。一个粮店,经营粮食、种子、牲口、榨油、食盐、农具等与吃饭和农业生产相关的业务;另一个是布店,经营棉花、棉布、纺织、裁缝等与穿相关的业务。

    搞粮店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千方百计解决吃的问题。通过买卖获取粮食,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搞布店的原因,是因为仁寿县南边的两个县,井研和荣县都是棉花的主产区,仁寿城里遗留的织布机和布匹同样很多,棉纺、棉布生意大有可为。

    为了防备土匪骚扰,贺家将也暂时做了分工。

    老大贺曾柄留驻县城,在县城周边两个王庄编练庄丁。

    县城北边、西边面对土匪老巢牛角寨,老二贺仇寇自告奋勇,带着儿子贺桓在那边三个王庄编练庄丁。

    老三贺庭大在县城南边两个王庄编练庄丁。

    吕三还是当他的护城队长,负责县城治安。

    至于龙泉山西边的地方,仁寿县还管着一大片土地。那边土地临近眉州、彭山县,夹在岷江和龙泉山之间,水利灌溉方便,地势也平坦,分布着许多上好的水田和旱田。只是由于目前事务繁忙,李崇文还没有多余精力过问。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派人去接管同学郭世喻的一千亩田地。贺曾柄的儿子贺桂,也将很快派过去。

    经过李崇文、刘红婷等一干人大半个月的忙碌,县城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原来街边随处可见的难民纷纷返乡,耕种分下的土地去了,县城大街一时间清爽干净不少。城里留下的人,除了粮、布两个王店人员,还留下了一千多女子、儿童和老人。

    这些人中间,有些无家可归;有些丧失了耕种能力;有些被流贼和土匪坏了身子,不愿返乡。于是刘红婷将她们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织造局,由她的丫鬟小兰带领,继续干她们的老本行:织布做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