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零六章 风暴肆虐(五)-《崇祯十三年》


    第(3/3)页

    又有女人建议道,竹枪应是前重后轻,这样投掷出去才不会失稳。

    建议是好,可仓促间哪有铁枪头来加重前部?其他女人则道,不如在尾巴上拴几根布条,就像箭尾的羽毛一样。

    周淑英初为队长,立即采纳了同胞们来自实战的经验。女人们各自归家,把针线篓里的烂布头无偿捐出。最慷慨的捐献者当属周小姐本人,十余件她不喜欢穿的衣服立即以战争需要的名义粉身碎骨,变成了投枪屁股上拴的定风条。

    除了兵器创新,娘子军在战场上的实战表现更令男人们乍舌。

    周淑英仿照护国军的编制将三百多女人编成三个小连,一连三排,南北东三面各放一个小连。为了保证杀伤效果,周淑英命令女人队一律听从连排长的口令集中投掷。

    这样的战术安排形成了这样一番战场情景:只要土暴子在某段壕沟上搭起了竹梯,片刻后便有一轮又一轮的竹枪劈头盖脸地掷来,每轮至少三四十根;继而又是弓箭、火铳、石头和砖块,最后是红甲护国军的长枪刺杀。土暴子哪里见过这等恐怖的场面,数次进攻都无疾而终,最后不得不在下午停止了进攻。

    对于周淑英这位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守卫新政坝的主将许守财和蒋鲁那是景仰万分。他们甚至强令一位警卫营的班长亲自负责保护周小姐的安全,并兼女人队投枪运输队的队长。

    那名警卫班长指挥着几百老弱妇孺为城上的女人队搬竹子,委屈得直掉眼泪。可是军令难违,不情愿也得干,这就是军队。

    战至二十七日的下午,攻城不下的土暴子面临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

    是留下来,在晚上再做一番努力?还是当机立断,就此撤兵。

    后来战场形势的发展证明,土暴子们做了一个比上述两种选择更坏的决定:

    犹豫不决。

    至于原因,就是土暴子内部的扯皮。

    注一:此处地形特点今日依然未变。

    注二:“方战而遁,诈也!”。这是史料中王祥说的原话。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手机版阅读网址:m.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