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五十四章 保安队长(四)-《崇祯十三年》


    第(2/3)页

    朱至瀚正猜想着,乔文远已经摇着扇子走近了。

    “朱公子,容美土司主田玄听说有蜀地宗室前来,已经派土司应袭田沛霖、胞弟田圭、三子田甘霖同来拜见。”乔文远折起扇子向朱至瀚深深一拜,却假装没有看见同为副团级的吕三。好在吕三行走江湖惯了,对读书人的这套把戏见得多,所以只是大度地笑笑。

    田玄年纪大了,来不了也在意料之中。来了土司应袭,这礼数也就够份了。朱至瀚笑道,“文逢吉说田信夫到施州卫及各土司游说,想必有了回音!”

    “三人同来,那回音定是好消息!”乔文远也笑着回应道。他手中的折扇,唰地一声大开。

    ……

    容美宣慰使应袭田沛霖是个不到四十岁的中年人,冠带补袍,完全是正式的官场打扮。只是他两颊泛红,眉宇间一丝青色,看来有痒在身。他的三弟田甘霖刚刚而立,里面一件土黄色直身,外面罩着云纹靛青褡护(秃袖衫),头戴逍遥巾,巾后又有飘带一对,缀以玉坠,足蹬大红云头履,走路摇摆,一副富贵家的读书哥儿模样。

    比起两兄弟,他们的二叔田圭便老多了,总有五十多岁,也是一副汉家富家翁的模样。

    面对蜀地来的宗室,三田摆足了谦卑的姿态。田沛霖代表他父亲田玄向大明蜀地宗室致敬,高度赞扬了蜀地宗室赈危济难的仁者之心,顺带指出他们容美土司世代忠顺、仰慕教化、有功于国,所以最近被皇帝加封为宣慰司。

    关于流民过境之事,田沛霖郑重表态:容美土司必将竭尽全力,保障入川流民顺利过境。只是土司贫瘠,仓储有限,流民所需物资,还请蜀王府如数拨给。

    最后沛霖代表他父亲田玄,献上了给蜀世子和蜀世子妃的礼物:天仙米(注一)一石;溪布十匹;千年老根木雕观音坐像一座。

    土司有敬,理当礼尚往来,方才不失天家体面。可是头衔一大堆的蜀地宗室朱至瀚,除了袖中的一沓银钞,身无长物,无以回礼。他有心将乔文远手中的桃花扇赏出去,省得他老是打着扇子在自己面前晃悠。可一想桃花扇是乔文远的心爱之物,擅自赏了出去,乔文远一定会找自己拼命,影响那个团结,所以这个恶趣味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

    朱至瀚一转念,便想了个好主意。

    古代近代,无论中外,其外交使节多喜欢用贵族或上层人物子弟。就其原因,大抵因为他们对好东西吃过、玩过,最起码见过,到了外面花花世界不会丢份。同时他们熟知上层礼仪,一般还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不会因为失礼误事,也不会因为文化太低而遭到羞辱。

    朱至瀚一见三人打扮,又联系到文逢吉对容美土司的介绍,便知道他们都有入府县学堂读书的经历(注二),于是便开口应道,蜀藩自献王始,便十分重视蜀地的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放在了所有工作的第一位。为此,蜀藩得到了太祖高皇帝的多次表扬,献王也得到了“蜀秀才”的美誉。

    蜀世子朱平槿作为献王的嫡系子孙,继承并发扬了祖宗重视教育的光荣传统,创造性地开创了“蜀考”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考试,为护国军和蜀地建设的方方面面发掘和提供了很多很好的人才。为此,蜀世子不仅拨出巨额经费在各地广建学宫,整修校舍,将护国军将士和王庄的子弟送入学校读书,而且还在平暴战争的间隙,抽出百忙之身,亲自接见通过蜀考的高材生。

    此上种种,无一不彰显了蜀世子对蜀考工作的高度重视。

    蜀考,已经被证明,将来还将继续证明,这是一种符合蜀地省情的教育选拔模式。正因如此,这种教育模式目前正在蜀地快速推广,进而生根发芽。

    朱至瀚不知所云地大谈所谓“蜀考”,三田出于礼貌只得耐心听着。他们或许知道,富甲天下的蜀王府绝不会一点回报都没有,尤其是在流民入川的这个节骨眼上!

    果然,蜀地使者的真货出了手。

    朱至瀚道,容美土司,向来有好文之风,与汉地“同文同伦同轨”。田氏一族,族人饱读诗书,骚人辈出,是大明土司中绝无仅有的世代书香。如今容美土司以仁义为本,助流民入川屯垦,又敬献这么多珍贵的礼物,足见容美土司对大明的忠诚,对天家的尊重,也足见容美土司礼仪教化的程度已经达到新的高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