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既然大臣们都赞同废祀真武,改祀天蓬,朱平槿也就不打哑谜了。他决定首先发动水军,让水军来出来造势: “青联会那帮天马行空的家伙不安分,让他们一起来出主意改!” “世子主意精美绝伦,臣顿时茅塞顿开!”孙洪连忙恭维道。 “还有孔先生的《温饱论》,立刻印发全党全军……全省各衙门军队学校工厂农庄,复兴报要开辟专刊,组织士农工商一起来讨论!有选择地刊登读者来信很重要,不要整日里都是那几个老面孔唧唧歪歪!贫苦百姓虽然言语粗糙,但是能代表蜀地百姓的大多数,这就是他们的价值嘛!” 这次全体大臣都离座领旨。 “本世子圣人弟子,鬼神之论,向来敬而远之。上加尊号,佞佛崇道之举,断不可取!” 朱平槿先把这件事情的底线划清,然后话锋一转。 “然则世间愚民者,佞佛崇道者甚多。一旦谣言四起,便有数万人铤而走险,广安何加起是也!更有少数道观,勾结逆贼,犯上作乱,金紫观金玄师徒是也! 人心向背,事关社稷浮沉!这个要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便要去占领。即便是违心之举,本世子亦不得不屈而从之!” “世子高屋建瓴,眼观天下!” “世子少年老成,洞察世事,臣佩服得五体投地!” “世子为国不惜污名,臣感佩涕零!他日天下太平,后人仰读青史,必定为世子今日之言……” 阿谀之声不绝于耳,朱平槿摆摆手。他的意思是这一招本副处长早领教过。现在废话少说,来点实际的: “光有朝议风评还不行,要有组织措施保障。那个王道士,本世子以为其道学精湛,道法神通,且其甘守清贫,严持道戒……” “可赐其封号,赏其道观,以彰大道!”孙洪立即建议道。这是历朝历代的通行做法。 “非也!”朱平槿摇摇头。他不想多花钱,也不想惹事。 “赐其道袍法衣法器即可,以免靡费官帑!” “那废祀改祀之事……” “藩司之下重设释道衙门,录其为副职,专管道家。另选一大儒为正,一高僧为副,以彰儒学正宗。遍查蜀地寺、庙、祠、观、痷,儒释道三家之外,皆为淫祠邪教!私自增建寺观者,无僧籍度牒者,着按大明律处分(注二)! 青羊宫紫阳真人,疏于道门管理,前有金鼎道人炼丹谋反之举,后有金紫观杀人窝赃之罪,两罪并罚,着革去其真人尊号,免去道官,圈禁青羊宫,闭门思过!” “儒家正本清源,佛道亦不免乎?”马乾开心地调侃道。 “正本清源者,刀剑是也!”朱平槿严肃地回答,“既为刀剑,便要开锋见血!官风、士风、民风、学风,都要整顿;官纪、士纪、军纪,都要严肃!李先生!” 李长祥应声而出。 “请李先生为本世子草拟旨意,蜀王府将重颁太祖高皇帝钦定之《大诰》与《大明律》,另附《蜀地问刑条例》于其下。蜀地有不臣不法者,辄请以身试之!” 这回马乾没有笑。 贪污了六十两银子,便要剥皮实草。这就是让贪官闻声色变的《大诰》(注三)。 以《蜀地问刑条例》变相取代弘治年首颁的《问刑条例》,比废祀真武更狠。 注一:道衍和尚,俗名姚广孝。 注二:《大明律》规定,私自增建寺观,毁之;无僧籍度牒者,发边远充军。在明代早期,发放僧籍度牒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 注三:响木数读明《大诰》,并无六十两剥皮实草之刑,推测可能归结在凌迟之刑中。凌迟之刑,即剐刑,民间俗称“挨千刀”或者“活剐(GUA)”。 .。顶点m.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