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九十七章 生死转圜(一)-《崇祯十三年》


    第(2/3)页

    自己手下竟出了个凤雏先生,朱平槿暗自得意。这时,朱平槿却见李长祥在奏疏结尾含沙射影地解说自己品端行正,请世子继续相信他。

    这是怎么回事?朱平槿立即将史允孝的来信撕开。

    哇塞!

    史允孝急奏,说太平县主主仆尾随李长祥到了仪陇县,已经被他抓获遣返。

    这死女娃子,不知道脑袋里装的啥!

    杀又不好杀,关也关不住,更不能脱了裤子打屁股。朱平槿拍案而起,拂开桌上大堆的题本奏本,怀揣李长祥和史允孝的信,快马进城找他老婆要办法。

    焦头烂额的朱平槿没有注意到,那堆被他拂到尘土中的题本奏本堆里,夹着个红皮本本。

    那是军情塘报。

    ……

    塘报入奏,那自然是有了重要军情。

    岁末大战之后,从崇祯十五年的正月到二月,川北土暴子趁王朝阳部在保宁府兵变之际,集中主力向驻守巴州、渔溪、铜城寨和新政坝的官军各部发动了猛烈的反击.

    护国军各部不得不星夜北援,一手平叛,一手击贼,就此爆发巴山之役。

    巴山之役是岁末之战的延续,其规模之大,地域之广,战况之惨烈,持续时间之长,取得战果之丰富,是崇祯年来四川少有的一场大仗、恶仗和胜仗。

    巴山之役结束后,连同广安、岳池、渠县的战果,肆虐川北多年的土暴子被消灭大半。摇黄十三家大盘子里,有力量兴风作浪的人仅剩了争天王袁韬。

    袁韬作战极为机警,稍有风吹草动,立即逃遁,很难确实抓住,给予毁灭性打击。

    岁末大战中,袁韬对渠县一击得手,并不急于向前推进,反而盘踞渠县耐心地观察广安、岳池的战局变化。一旦摇三代蒋成仁失利,他立即断尾求生,逃之夭夭。

    渔溪之战,袁韬在三庙驿无耻地抛下了陈琳,任其全军覆没。自己不仅没受损失,反而裹挟了三河场阻援的上万丁壮。

    此外,无数仓惶流窜的喽啰,在走投无路之际,也逐渐汇到了袁韬旗下。如此一来,摇黄十三家平起平坐,反倒成了争天王一家独大。

    可此时,取得辉煌胜利的官军和护国军已经成了强弩之末。

    巴山之战中,川北镇官军和护国军的全部兵力用到了极致,连朱平槿身边仅有的警卫营也悉数披挂上阵。连续三个多月的行军和鏖战,让各参战部队损失惨重,筋疲力尽。粮储、火药、兵器、马匹等重要的军资消耗殆尽,亟待补充。

    因此,大战结束,除少数部队继续清剿残匪,其余各部纷纷停下了进攻的脚步,形成了两块较为集中的戍守区域。

    南面戍守区域以巴州和江口为中心,周围有恩阳、曾口、渔溪、通江、毛峪、板庙等外围据点;

    北面戍守区域以吴垭镇为中心,连接百丈关、高城堡、南江县,利用巴河等宽大的水障碍和米仓走廊的交通便利,形成了两道封锁线,将巴山、米仓山南麓地区分割成三块区域。巴河以南在三月底、四月初已经被护国军彻底清扫,成为了朱平槿口中的“巩固区”;巴河以北、米仓走廊以南,则是“争夺区”,也是下一步即将清剿的地区;至于米仓走廊以北至巴山、米仓山分水岭棱线的地区,大部分还是“敌占区”,暂以满足占领南江和通江两个县城及周边堡垒为目标。

    军事上的封锁和清剿,为经济上的封锁创造了基

    本条件。

    粮食、食盐、布匹、铁器、药材、火药,一切的物资,甚至人的本身,都成了驻军各道检查站严禁通过的标的。散居各处的山地百姓被强制南迁,在巴河南北形成了一道数十里宽的无人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