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一十四章 潜流暗涌(九)-《崇祯十三年》


    第(3/3)页

    后来曹化淳以司礼监秉笔太监身份提督东厂和京营戎政,双方一个主子,两人彼此间来往更多。只是后来宫中人事变化莫测,两人才逐渐疏远。

    此番出京入蜀,双方各走各的线。邹政纲是东厂派出;陆仪名义上是御马监派出,实则听从乾清宫太监马文科的指挥。

    马文科属原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注五)名下,王承恩则属曹化淳名下,而高时明和曹化淳又同属被魏忠贤害死的老太监王安名下,王安又属万历年内相冯保名下。因此若论师承恩荫,王承恩与马文科都是冯保的干曾孙,王安的干孙子,两人关系极近。

    现今提督东厂的司礼太监王德化则不同。他是山西大同人,与冯保——王安这条线没有多少渊源。王德化用刑惨刻,在朝臣中树敌极多,独善者唯有兵部尚书陈新甲。

    东厂番子有监督朝臣之责,与京营将士也不大合拍。是故那趟不愉快的巨鹿之行后,不想惹事上身的陆仪便不再联系邹政纲。或许邹政纲也知道陆仪的难处,两人间的来往便少了。

    ……

    陆仪看见邹政纲,身为职业番子的邹政纲当然也瞥见了陆仪。

    然而就在邹政纲看见陆仪的同时,他的余光还瞟见了另外一人:那名坐在桥头的老乞丐。

    在那一瞬间,邹政纲的心猛地被人揪住,几乎让他窒息。他很想朝着街上的所有人大喊一声:这里全是蜀安局探子!快逃!快逃!

    然而,这句话堵在了邹政纲的喉头。因为按照韩文斗的说辞,邹政纲的老娘老婆和一对儿女已经被蜀安局安插在京师的人控制了。

    韩文斗确有虚言诈人的可能,但是离京前的种种异相扰乱了邹政纲的思绪。尤其是同僚们送行时那眼神,为什么仿佛在看死人?

    是否东厂里也有蜀安局的人?

    蜀安局根本不需要费力去安插人手!他们只需要掏出银子,随便收买几个便成!即便是王德化本人,也是可用银子收买的!

    怎么办?

    事到临头,早已想好的几套应对方案全部从邹政纲的脑中蹦了出来。

    就这样,继续往前走,假装什么也没看见!

    如果陆仪跟上来,便找机会远远给他一个眼神警告,让他赶快离开。这样,自己身在曹营心在汉,家里人可以不受牵连,而自己也尽了对皇上、王公和东厂的一份忠心!

    注一:四卫,即御马监下辖之腾骧左右卫、武骧左右卫,不属于亲军指挥使司。四卫营、勇士营和旗军都是由从四卫中抽调的勇士组成,是禁兵中的禁兵。其主要职责,为“更番上直”,即担任宿卫。

    注二:《石匮书后集》(张岱)记载,韩赞周出镇南京,为崇祯十六年八月,与王承恩督察京营戎镇同时;李国辅离开北京到南京,推测应是韩赞周出镇南京之后。刘元斌之诛,为崇祯十五年十月。这里剧情需要,擅改了。

    注三:名下,即明朝宦官中所谓的“拉名下”制度。名下宦官与本管太监或该管太监之间的关系,业为师徒,情为父子,管理关系则是上下级。名下宦官要为本管太监或该管太监养老送终,继承财产和地位,如正常人的家庭一样。所以太监不是怪物,也是人,也有情感需要。

    注四:很多来自崇祯末年的近侍和亲军回忆录,都提到了京营是京师的流言集市。想来也不奇怪,一群二、三等太子党及其奴才聚在一起,吹牛打 炮自然是常事。

    注五: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的墓已经出土。

      


    第(3/3)页